从小我姥姥就爱给我吃核桃,边拿门缝夹边告诉我:多吃核桃能补脑,那些聪明人都是特别爱吃核桃的。虽然我当时并不爱吃核桃,但为了智商有保障,还是一个劲儿往嘴里塞。长大后我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被门夹过的核桃根本就不补脑。
这个小标题出自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回目,是说丐帮帮主乔峰的。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胡人,他四处探访,所到之处就死人,比柯南还灵。大英雄为了胡汉身份问题杀妻背主,最终自己也命染黄沙。
核桃的“大名”其实叫胡桃,是胡桃科胡桃属的。有人说,市场上买的那种又小又圆硬皮的不才叫小胡桃吗?No,那货的正名叫山核桃。所以,胡桃其实叫核桃,核桃其实叫胡桃……植物的中文名问题真是永远的痛,我也很绝望。
大名叫“胡桃”,肯定是外来的咯——我国所有典籍都记录核桃是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不过外国人不这么想——德国园艺学家柏兰特认为“核桃的故乡是中国”,前苏联植物学家乌鲁夫也持同样观点。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古代的西域主要指青海、甘肃、新疆一带,今天主要都在我国境内。疆土扩展,胡汉一家了,你瞧。
既然说到种类,我们不如一下子把跟核桃相关的家伙都说清楚。很多人都会把一对长得像、形状奇的核桃放在手里摩挲,行话叫“盘”。什么狮子头啊,公子帽啊,五花八门。其实他们盘的并不是胡桃,而是它的同属亲戚——麻核桃。
另有一种文玩核桃,比较长,经常能卖出天价,叫楸子核桃。它又是另外一种,叫做胡桃楸,也叫核桃楸。还有一种长长的好吃的核桃,市场上叫长寿果或碧根果,那是山核桃的美国亲戚。
长居城市的人可能没见过核桃树,更没见过核桃的花和果。核桃树挺粗壮,能长到二三十米高。在春夏交界的时候,核桃树就会垂下像杨树一样的“毛毛虫”,那是它的雄花序。
等到秋天,树上结出的并不是浅黄色的核桃,而是青绿色的一串串肉质果子,要不怎么叫“桃”呢!这绿色部分是核桃的外果皮,等到开裂,里面浅黄色的硬质内果皮才露出来。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核桃的青皮不能碰,有剧毒。后来还有不少刑侦剧说核桃青皮富含氰化物,经常被罪犯从山里弄来,杀人于无形。其实核桃的青皮和枝叶虽然有毒,但毒性远没有氰化物那么恐怖。当然了,如果你大口大口地吃还是会中毒的。
青皮让人感觉“有毒”,恐怕是因为青皮有严重的染色性,而且经久不去,有点“毒气入骨”的意思。这种黄黑色源自青皮中的醌类和单宁类物质,一旦弄到手上,怎么洗都洗不干净,除非用强酸——那手也没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等,靠皮肤的新陈代谢,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恢复。
对了,经常有骗子说自己有乌发偏方,很多就是拿青皮捣烂“敷患处”。那根本不会让你长出黑头发,只不过是把白头发染了而已。别说,一般染发剂还真染不了这么结实。
北京土语里管那种蒸不熟,煮不烂,混不吝,屡教不改的人叫“青皮”。不过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用这个词了,青皮的人少见了,连核桃青皮都少见了。
核桃吃着很香,而且营养也不少,主要是脂类和一部分蛋白质。可这东西含油量太高了,用打火机点一点就能着。一顿吃半斤,大概得徒伤悲俩月。
核桃仁能鲜吃,能干吃,能做蜜饯糕点,也能炒菜,甚至能打成粉喝。传统厨艺里的“桃仁”基本指的都是核桃仁,比如“桃仁鸡丁”,就是用去皮的核桃仁炒的,而不是用桃子的仁。
“核桃补脑”的传闻,是老生常谈了。其实核桃并没有明显的补脑作用,更多的是传统医学“以形补形”理论的推演。核桃仁的沟壑确实像大脑,但这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老祖先们想当然了。没被门夹过的核桃它不补脑,门夹过的也还是不补脑。其实动物脑子比核桃更像人脑啊,成分还一样呢!一天来俩,不但不补脑,说不定还能吃成脑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