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上的圆洞——洞主的身份揭秘

作者: 吴超

来源: 博物杂志

发布日期: 2021-11-01

本文详细介绍了树干上不同类型圆洞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应的昆虫种类,包括天牛、木蠹蛾、吉丁虫、树蜂和小蠹等。每种昆虫都有其特定的蛀食方式和羽化孔特征,这些洞孔不仅是它们生命周期的体现,也在自然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树的树干上,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大小不一的圆洞。根据它们的大小和特征,就能猜出“洞主”的身份。天牛类个头最大,洞也最大。鞘翅目、天牛科的昆虫,幼虫期大都在树干里度过。雌天牛会先咬破树皮,在破损处产卵,以方便孵出的幼虫钻入树干。天牛幼虫基本都在树干木质部吃喝,直到要化蛹时,才转移到树皮下造蛹室。羽化后的成虫,会咬穿树皮飞出,咬出的圆孔就叫“羽化孔”。天牛的羽化孔,常见于杨树、柳树、榆树的树干上。

不同种类的天牛,偏好不同树种。在几种蛀干昆虫中,天牛个头最大,羽化孔也最大,直径可超过1厘米。

木蠹蛾类高空厕所,蛹壳堵门。鳞翅目、木蠹蛾科的蛾类,幼虫期也都“封印”在树干里。雌蛾专挑树皮破损处产卵,幼虫一孵出便能钻入树皮下啃食树干,吃出一条曲折的虫道。木蠹蛾幼虫要在树干里待上1~3年,虫道易被木屑和虫屎堵塞,因此它们在虫道一端咬穿树皮,作为倾倒垃圾的“排粪孔”。排粪孔直径近1厘米,是个不规则圆形,附近还常挂着黏性丝网,上面粘满垃圾——这样也能掩藏洞口位置。

吉丁虫类洞主扁平,“D”形出口。鞘翅目、吉丁虫科的昆虫,喜欢白蜡树、柳树、油松和蔷薇科的多种林木。它们的虫生轨迹和天牛类似:幼虫蛀食树干,在贴近树皮处营造蛹室,成虫咬破树皮飞出。不同种类的吉丁虫大小不一,羽化孔也有大有小,直径从几毫米到1厘米都有。成虫身形较扁(背面较平),羽化孔大都呈扁圆形,有时像个横倒的字母“D”。

树蜂类给树干扎针。膜翅目、树蜂科的很多种类,幼虫寄居在杨、柳等树干里。雌性树蜂配备尖细的产卵针,能刺破树皮,把虫卵注入树干。接下来的节奏与木蠹蛾类似:幼蜂孵化后在树干内要待上1~3年,羽化为成虫后咬破树皮飞出。树蜂的羽化孔正圆形,直径5、6毫米。有时在虫孔周围,就能找到新孵出的成蜂,已在准备新一轮的繁殖大业。

小蠹类针眼一大片。蛀食树干的小蠹虫,隶属于鞘翅目、象甲科的小蠹亚科。它们幼虫会在松、柏、槐等树皮下,啃出精致虫道。小蠹类的体型都很小,成虫不到1厘米长,其羽化孔直径也就2、3毫米,细如针眼。由于小蠹每窝卵都有十几、几十枚,因此“针眼”总是密集成一大片。

作为“树医生”的啄木鸟,捕食蛀干昆虫时,也少不了在树干上打眼。不过啄木鸟的喙呈锥形,凿出的洞外大内小、很不规则,容易辨别。

很多人认为蛀干昆虫是害虫,其实在天然林中,蛀干昆虫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喜欢挑那些“老弱病残”、抵抗力差的树蛀食,有助于林木优胜劣汰;蛀干昆虫本身,又是鸟类等捕食者的食物;它们留下的虫孔,会有树汁流出,又成了很多昆虫的聚餐地。相比之下,城市环境里生物多样性低,才给蛀干昆虫爆发的机会,背上了“害虫”之名。

UUID: 701c0706-7bf1-4671-a85b-8766c929162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3年/博物_2023-09-17_谁戳的这么多洞啊还让不让人活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