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6th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简称COP26)就将开幕了。疫情期间的会议规格依然不输往届,东道主英国甚至承诺为来自“红码区”的国家参会代表提供隔离期间所需的旅馆资助。
此次COP26由英国和意大利联合主办,会场在排名英国可持续发展能力top 3的宜居城市格拉斯哥。COP26本应在2020年召开,已经因疫情延期一年。现在疫情远没有结束,为什么联合国还坚持要开“实体”会?已经公布的大会议程密密麻麻,往届会议天天都是谈判到深夜,估计这届也不例外。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儿“石破天惊”地发给两位大气物理学家。共同分享这一半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分别是90岁的日裔美国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90岁的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真锅先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首次估算了未来的全球变暖幅度。
能让地球最强大脑都能连说三个“太难了”的气候政策,很快就要在COP26上由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197个缔约方谈(吵)判(架)代表协商制定。其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年年开,但从20年延期到21年召开的这届气候变化大会,特殊点就在于到了检查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布置下的作业的时候啦。
今年诺贝尔物理奖三位获奖人的获奖理由是“都研究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复杂系统”,尤其是真锅老爷子,从年轻时候起就神烦复杂模式,对很多物理过程在数值模式中的表达,做了大量创新工作,尤其擅长对辐射传输和积云对流过程进行高度抽象和简化,以抓住其主要的物理核心。
我们不妨向老爷子学习,化繁为简,提炼一下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三个任务:收作业、判作业、布置作业。如果你能上COP26官网看看,会发现几乎每个网页都在提《巴黎协定》布置的任务,跟曾经在家长微信群里收作业的老师们(现在不让了)没啥区别。
《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像所有雄心勃勃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厚望的老师们一样,《巴黎协定》给各个缔约方布置了巨多的作业,这里只谈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简称NDC)。
多数发达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
欧盟和英国已经于199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从碳达峰到承诺实现碳中和之间有60年时间;美国于2007年左右实现碳达峰,从碳达峰到承诺实现碳中和之间有43年时间。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9月17日,作为“课代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汇总了各国交NDC作业的情况,进行批改之后,给了个不太客气的“小进步、大麻烦”(Some Progress, but Still a Big Concern)的评语。COP26主席、英国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大臣阿洛克·夏尔马(Alok Sharma)警告称COP26“将是限制全球变暖和拯救生命的最后机会之一。”
作业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但不能阻碍认真负责的老师们筹划本届COP26的作业,毕竟COP26努力把这么多国家的首脑召集在一起,核心任务还是197个缔约方的谈判协商。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本届气候大会的协商目标吧: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净零排放,1.5度可及。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社区和自然栖息地。动员资金。共同努力去实现成果交付。
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高温热浪、暴雨洪涝、极端干旱、强台风大家都感受到了吗?
所以,看完了“交作业、判作业和布置作业”这一系列操作,可千万别觉得COP26只是国家高层在神仙打架。气候变化影响我们每个人,应对气候变化,从国家到个人,都有作业要完成:国家层面是经济和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完善各种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企业层面是向低碳化甚至无碳化转型;科学界努力包括但不限于改进、完善地球系统模式,试图进一步减小模式预估不确定性;发展新的碳捕捉、碳存储技术;完善碳排放盘点手段。
总之,低碳消费不是单纯地让我们少买东西,而是通过消费者的低碳诉求和消费反馈,倒逼物流企业低碳化转型发展,促进企业生产低碳产品,提供低碳服务,做好资源回收。可以做的节能减排的事情很多,让人心潮澎湃的是,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机会将更明显,能创造更多价值。所以COP作业是压力,更是时代的命题,是见证行业未有之变局的机会。国家、各行各业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行动和创新,为让地球变得更美好出一份力。
这个作业,你愿意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