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时代起,触摸星辰便一直是人类文明永恒的梦想。进入太空世纪,火箭和飞船得以让人类飞向更高的天穹。即便如此,得以踏足月球的当代文明,也终究不过在家门口迈出了深空征途的第一步。至于亲手触及天上的群星,仿佛仍是属于未来的,遥不可及的畅想。但其实,单说“接触星辰”这事本身,从一开始便有着另一种很实际的可能性。别忘了,星星也可以主动来到地面呀。陨石。
这个你我并不陌生的词汇,也许常常出现在收藏家的橱窗里,也许常常出现在影院的灾难片里。但对人类来说,它们确实是如假包换的“外星物质”。它们封存着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信息,加之数量稀缺,自然让它们成为各家博物馆争相邀请的常客了。我们今天的主角——班代果陨石(Bendegó meteorite),便是这样一份子。数千年前,它陨落在南美洲那片“南天诸星庇护的国度”(巴西)里。数百年前,人们发现了它。
数十年前,它见证了人间对宇宙认知的飞跃,几年前,它却和博物馆一同身陷烈火。这颗见证了宇宙亿万年命运的星之碎片,自身也在尘世间书写了一个独特的故事。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但除了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这个“社区”里其实还生活着无数的漫游者——小行星。生活在同一片社区,难免要“串门子”。许多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相交,以至于每年都会有不少小行星被地球引力场捕获,坠入地球。
得益于大气层的保护,诸多个头不大的小行星在高速坠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便在大气摩擦生热中融化掉了,成为了划亮天际的流星。那些体格巨大的个体无法燃烧殆尽,残骸就会撞击地面,成为陨石。现今地球发现的绝大多数陨石,几乎都形成于40多亿年前,彼时,太阳系刚刚诞生,无数的冰屑与石块,漂浮在围绕太阳旋转的巨型尘埃盘里,尘埃之间互相滚动,粘合,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聚越圆,形成今日行星的雏形——原行星。
在凝聚过程中,无数小石块的相互撞击的动能,转化成原行星的内能,令球体内部大规模融化,形成岩浆的汪洋。岩浆是液态物质,里头不同的成分,会在自身重力与浮力的驱使下逐渐分道扬镳:那些重的离子沿着重力势降低的方向,缓缓下沉到星球中央,而较轻的物质则漂浮至星球表面。
在含量占主导的几类主要元素里,最重的是铁,它一股脑沉入原行星内部堆积起来;而较轻的镁、铝、钙、硅等元素,则浮至星球上层,抱团组装成硅酸盐,让星球的上层成为硅酸盐的熔浆之海。熔浆之海的表面直接暴露于冰冷的太空,很快凝固成一层薄薄的“痂”,至此,星球便完成了圈层的分异。熟悉地球内部结构的伙伴肯定意识到:这不就是地核、地幔、地壳么?没错。今日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地球三圈层”。
其实在太阳系刚诞生不久的原初之刻,就已经是这个社区里“率先成熟”起来的那些球形大天体的标配了。可仰望今日的天空,行星只有八个呀。太初之刻成千上万的原行星都去哪儿了?答,粉碎了。它们虽然成功塑造了自己,并且成功完成了一颗星球的“成人礼”——变成球体、然后圈层分异,但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初始轨道又高度重叠。没过多久,这些原行星纷纷相撞。一颗颗优雅宁谧的球形,在一次次天地大冲击中,支离破碎。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从此失去了演化的资格,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残骸——小行星。原先深埋在它们内部的滚烫铁核,被抛向寂寥的太空,它们构成了铁陨石的主要来源;原先汩汩涌动的地幔,也炸裂为冰冷的凝块,即人们所称的石陨石,核幔边界的混合物,便是石铁陨石了。从那个混沌纷飞的纪元开始,它们一漂就是45亿年。在随后的日子里,只有少数,得以与地球再次撞击并全身而落。
自从它们坠落、在地表彻底尘埃落定的那刻起,它们便入乡随俗,从此领了一个别扭的新身份——“沉积物”。就好比巴西的那颗,被后人命名为班代果陨石的那颗。1784年。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已经遍布南美丰沃的亚马孙平原。在偶然的机会下,他们发现了班代果陨石。彼时,近代科学的大厦尚未建立。人们对陨石的科学意义没有丝毫概念。但,有一点他们是谙熟的:陨石是自然的稀缺物,而稀缺代表着价值。
追逐价值是人的某种天性。这一点,当欧洲人朝新大陆扬帆的时候,已经刻在他们的血液里了。然而,巨大的班代果陨石。要想独占它的价值并不容易。1784年的世界,不仅科学的萌芽尚未破土而出,工业的啼鸣也远未响及彼时的新旧大陆。于是,“移星计划”开始了。执行这项任务的……是一些牲畜牵拉的驮车。班代果陨石那“旧星地核”的重量,显然对这些新生代的哺乳动物来说,太为难了。
刚开始搬运不久,陨石就翻车了,连石带车滚下山路一侧干涸的河床里。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实在搬不上来了……直至1888年,葡萄牙殖民地上已经兴起了一个叫做巴西的新国度,陨石才终于被成功搬进巴西的国家博物馆里。40多亿零一百多年。在40多亿年漫长的岁月里,它始终漂浮在宇宙。最近这一百多年,它终于有了一个“家”。而2018年,这个“家”,失火了。
无数的文物、无数的藏品,在巴西博物馆的大火里毁于一旦。南美自然风物、本地原生文明史、欧陆人的殖民历史……一座博物馆凝聚了一片片时光的痕迹,而一场大火,让这一切消散于时光。除了班代果陨石。它曾是星球的核心。它本身铸就于数千度的灼热深渊、它曾经历过原行星的冲撞、它也曾在与地球相会时扛住了大气的消磨。铁的熔点高于1500度。而博物馆主要建材和藏品燃烧的温度,却不过几百度。
吞噬文明宝库的烈火,在“流星”面前却无可奈何。在它走过的40多亿年时光里,这几百年的小小时光碎片,不过是亘古中一丝须臾。可这却是一位“天外来客”与地球文明的难得交会。巴西博物馆在火焰中艰难重生,它还要继续呆在那里,在这须臾里,继续见证人类文明那瞬变、复杂、却又活跃闪烁的故事。不知未来,它又将见证什么呢?也许只有横贯时空的星辰能够回答了。而我们,则是故事舞台上的演员。
属于我们的故事,属于广袤星河里,某一角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