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妈妈死了,但在一些人的努力下,它腹中的孩子仍有可能健康出生、长大成鲨。在海鲜市场里,格雷戈里一行人不买鱼,而是穿梭于一堆死掉的鱼获中,先找出雌鲨鱼,然后轻轻触摸它的腹部,若是摸到一颗小而坚硬的卵鞘,就将其挤压出来,再小心地放入装有海水的箱子里,带回去“孵化”。顺利的话,大约半年后,卵就能孵出鲨鱼宝宝。之后,小鲨鱼将被放生,重新回到海洋。
十年前,在被誉为地中海心脏、欧洲后花园的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格雷戈里照常前往海鲜批发市场,收集鲨鱼、鳐鱼和魟鱼的上岸量数据。突然间,一条正在售卖的小斑点猫鲨吸引了他的注意——这只鲨鱼的泄殖腔冒出了一颗光滑的卵鞘。回到家,他把鲨鱼卵放入客厅的鱼缸里,想看看会发生些什么。神奇的是,卵中的胚胎竟然缓慢地发育着。在光线的照射下,格雷戈里甚至还能观察到里面的胚胎正在动。
可惜就在快满2个月的时候,胚胎发育戛然而止。胚胎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格雷戈里并不清楚。不过,这次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让他灵机一动:若是从鱼市上找来更多的鲨鱼卵,是不是就有可能孵出小鲨鱼?马耳他的鲨鱼卵拯救项目,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早上4点,海鲜批发市场开始对民众们开放。因此,格雷戈里和同伴们需要在凌晨3点左右赶到鱼市,在餐厅厨师、经理等买家鱼贯而入之前的一个小时里,在死掉的鱼获中搜寻雌鲨。
除了小斑点猫鲨,格雷戈里还和Sharklab的同事志愿者们一起寻找大斑点猫鲨,这种鲨鱼的卵鞘更大,大概10厘米长,约是小斑点猫鲨的两倍,因此相对而言更好找。它和小斑点猫鲨一样,也是卵生。当雌性与雄性交配之后,受精卵会包裹在一个坚硬的卵鞘里,从雌性体内排出。鲨鱼妈妈会扭动身子,让卵鞘的卷须与海草海藻缠绕在一起,或把卵鞘卡在海底的石头裂缝里,或将其陷入海底的沙子中。
之后,靠着卵鞘里的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慢慢地发育。待卵黄消耗完毕,小鲨鱼就从卵的一端破壳而出。
在项目开始的前几个月里,大多数鲨鱼卵都发育得挺好的,但一段时间过后,很多突然就停止发育了。胚胎在早期发育阶段的高死亡率,是项目成立初期最大的挑战。大家对鲨鱼卵发育所需的确切参数毫无头绪。在进一步研究了地中海和马耳他周围可能的鲨鱼繁殖地之后,格雷戈里推测出一个可能的重要因素——温度。于是,他给水族箱安装了一个冷却系统,结果,胚胎的死亡率立即显著下降了。原来,之前的温度太高了。
除了要确保温度保持在17.5~18.0℃,工作人员还要监测水的盐度、含氧量、水质……并且需要定期清洗水箱、换水。卵鞘有微小的裂缝,水流可以由此进入卵内流动,以补充内部的氧气。卵内的鲨鱼宝宝扭动时,也能促进水的流动。卵都挂在一条线上,以便于观察。卵黄的形状变化,卵黄旁边的小鲨鱼模样,都反映了胚胎的发育情况。小斑点猫鲨的胚胎需要在卵里待4~6个月,大斑点猫鲨通常在卵内待9个月。
发育完成后,小鲨鱼的尾巴就会向后一推,然后脑袋冲着卵鞘的开口钻出。小鲨鱼孵出后,并不是马上就能放生,还需继续住在水族馆里,观察半年左右。在这期间,工作人员会按时喂它们吃小虾和鱿鱼。从胚胎发育成熟到留观,时间将近一年。直到项目启动的第二年,Sharklab才第一次放生了一条小鲨鱼。
之后两年里,项目收集到的鲨鱼卵增加了,相应地,成功发育并放归的小鲨鱼数量也增加了——小斑点猫鲨约有40%成功放归,大斑点猫鲨也有近三分之一。
放生那天,潜水员会带着小鲨鱼潜到大约20米深的海域。那儿的温度适宜,也有石头、海草等障碍物可供小鲨鱼躲藏,以躲避捕食者,附近还有宽阔的海底沙地。在放生的鲨鱼中,大斑点猫鲨算属于体型最大的,成年后约有1米2长,因此在放生前研究人员还会在它们身上做标记(floy tag),好持续检测其在野外的存活率、繁育后代等情况。目前,放生的小鲨鱼一共有300多条。
越来越多的鲨鱼卵被收集、养大并放生,离不开当地国家水族馆的支持。马耳他国家水族馆不仅有着更专业稳定的水族箱,也提供着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在那里,公众可以参观鲨鱼卵的孵化过程。小朋友们还可以“领养鲨鱼”,实时了解小鲨鱼的发育成长情况。新冠疫情之前,项目还与当地学校合作,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到几个月的鲨鱼养成行动中。孩子们见到小鲨鱼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害怕,而是感到好奇。这样的反应让格雷戈里很欣慰。
教育,是保护鲨鱼的基础。能够让人们增加认识,减少误解,正是格雷戈里创办Sharklab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提到鲨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害怕,最先想到的或许是那种在恐怖电影中出没、体型庞大、张着血盆大口的大白鲨。但其实,鲨鱼一共有500多种,当中有一半鲨鱼都不到一米长,有的甚至只有人的一个手掌大。它们以虾蟹、小鱼等为食。绝大部分鲨鱼都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相反,人类对它们的威胁更大。
过度捕捞、海洋垃圾、气候变化等因素,已经严重威胁了很多鲨鱼的生存。自197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鲨鱼和鳐鱼的数量下降了71%。而这一现状,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鲨鱼的数量增长较慢。它们性成熟年纪较晚,有的需要9年或15年,有的甚至要20多年;妊娠期较长,平均需要9到12个月,有的甚至长达22个月……成长和繁殖都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鲨鱼种群恢复十分缓慢。
“收集卵鞘-带回去养-放生野外”这种方式还能扩展到其它卵生的鱼类,例如同样遭受威胁的鳐鱼。除了马耳他,该项目也在全球许多地方尝试推行,目前已经发现了1000多个鲨鱼、鳐鱼的卵。卵鞘没什么商业价值,因此经常被直接丢弃。但现在,卵鞘们可能会被小心翼翼地放入装有海水的水箱里,在24小时内赶往水族馆,静静地等待着半年后的破壳而出。虽然对种群恢复而言,目前这些努力还显得微不足道、杯水车薪。
但每一只放生的小鲨鱼小鳐鱼都凝聚着参与人员的心血;而由此带来的公众关注,可能为鲨鱼和鳐鱼种群带来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