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要闻

作者: 环球科学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日期: 2021-10-28

本文介绍了多项科学研究成果,包括狗的学习行为、塔里木干尸的遗传起源、果蝇的心脏反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东亚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大气集水装置的潜力以及全球新冠疫情的最新数据。

事实上,许多动物的行为都是不对称的,存在偏侧性;例如,摇尾巴的方向,伸左爪还是右爪。狗歪头的方向也是不对称的,不过此前对这一行为还尚未有过研究。近日,一项发表于Animal Cognition上的研究表明,一些狗能学会玩具的名字,并在主人向它们索要玩具时频繁地歪头,而且每一只狗歪头的方向都是固定的。研究者发现,经过3个月密集培训后,并不是每一只狗都能学会玩具的名字。

不过有一些狗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学会多种玩具的名字,而被认为具有学习语言的天赋。而且当它们听到主人索要玩具时,这些具有学习语言天赋的狗会更频繁地歪头。研究者进而记录了它们歪头的方向,结果发现在随后2年内,对于每一只狗来说,歪头的方向都是固定的。研究者表示,歪头与大脑处理语言信息(听觉刺激)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不过对此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0世纪早期发掘于新疆塔里木的干尸及其所属的小河文化的起源一直是个谜团。这些干尸的外貌和衣物与欧洲人相近,饮食结构和农业活动又呈现多元化的亚洲特征。10月27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揭示了塔里木干尸的来源。此前关于塔里木干尸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假说,认为这群人可能是西伯利亚南部牧民、阿富汗北部沙漠绿洲农民或者中亚山区人迁徙而来的后代。

研究人员分析了在塔里木盆地发掘的13具干尸和5具发掘于准噶尔盆地的干尸,分别代表了南疆和北疆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骸。全基因组分析显示,准噶尔干尸的祖先主要是阿凡纳谢沃人(阿尔泰-萨彦岭地区草原牧民,在今西伯利亚南部),但也受一些来自本地的遗传影响;而塔里木干尸属于一支遗传上独立的本地人群——古北亚欧人。

结合在7具塔里木干尸牙齿沉积物中发现的乳蛋白分析,这一群体很可能学习了其他牧民的生活方法,依赖产奶家畜养殖生活。这项研究推翻了之前的三种假说,揭示了小河文化的遗传起源,使我们对该地区的理解发生了重要转变,将帮助考古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亚欧大陆的人类迁徙史。

脊椎动物拥有自主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心跳等无意识活动,因此在遇到危险时,心跳会不自觉地加快。

但昆虫等并没有类似的神经系统,科学家无法确定在遇到危险时,它们是否会出现类似的变化。最近,科学家发现果蝇心脏对危险的反应与人类心脏十分类似。相关结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果蝇是心脏病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它们的心脏是由两排单细胞构成的微小结构,能在两个方向上交替抽动。研究人员选择了外骨骼透明的果蝇,用荧光分子标记了它们的心脏细胞以跟踪其心脏的活动。

他们发现,当遇到威胁时,如果果蝇决定逃跑,它的心跳就会加速;但如果果蝇僵持在原地,它的心跳就会减缓。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这两种情况下,果蝇的心脏都会更加积极地向身体前部泵送营养,以维持身体的运动。该研究证明了人类和果蝇在心跳控制方面的共性,有望促进对脊椎动物行为控制机制的理解。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白皮书正文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表示,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约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8.4%,超过了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目标。下一步我国将把“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落实,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

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对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遗址进行连续考察与发掘,发现了30余件古人类化石。通过铀系测年、动物群组成分析及地层对比,确定古人类化石年代为距今27.5万~33.1万年之间。这是继周口店之后,在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数量最为丰富、包含有石器等人类活动证据的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地点。

近日,该研究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在线发表了对华龙洞古人类面部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除部分眶上部和颧部特征与周口店人等更新世中期直立人及古老型人类相似外,华龙洞人的多数面部特征属于早期现代人及现代人类变异范围。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东亚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多样性,提出东亚地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30万年前已经发生,比以往认识提早了8万~10万年。

目前,全球有22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拉丁美洲地区。大气集水装置可以从空气中收集水,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该类装置有两种工作方式:被动集水装置不需额外供能,完全依赖天气条件运行;主动装置则相反,它们主要通过太阳能驱动来收集水。不过,人们还尚不清楚在全球范围内,大气集水装置有多大的集水潜能。

近日,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表明,利用太阳能从大气中集水,或可为约10亿人提供安全饮用水。研究人员构想了一类太阳能大气集水装置,其面积分别为1平方米和2平方米,集水能力则分别为0.2~2.5升/千瓦时和0.1~1.25升/千瓦时,并构建模型分别评估了在30%和90%的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利用这些装置集水的潜力。结果表明,若以每人每日用水5升计,这些装置在未来可以满足全球10亿人的需求。

此外,对现有的集水设备和新技术的分析表明,随着技术持续进步,上述前景是可以实现的。这项发现或有助于为未来的集水技术设计提供参考。

截至北京时间10月28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44961913例,死亡病例4971322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10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9例。

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浙江8例,河南3例,福建2例,北京1例,湖北1例,广西1例),含8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浙江);本土病例23例(甘肃8例,其中张掖市4例、兰州市1例,兰州新区1例,嘉峪关市2例;内蒙古7例,均在阿拉善盟;北京3例,均在昌平区;宁夏2例,均在银川市;黑龙江1例,在黑河市;山东1例,在日照市;四川1例,在自贡市),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北京1例,四川1例)。

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1例,其中境外输入20例,本土11例(山东4例,均在日照市;黑龙江3例,均在黑河市;北京2例,均在昌平区;云南2例,均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0例(境外输入8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5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08例(境外输入366例)。

截至2021年10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5133.9万剂次。

UUID: 36b3f1a1-b130-4361-9642-a1aea97a149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21/2021-10-28_“聪明”的小狗歪头方向是固定的;塔里木神秘干尸的来源环球科学要闻.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