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行道树,都是怎么选拔出来的?究竟要符合哪些条件,树木才能通过重重选拔,成功当选行道树呢?好,今天就来真诚解答了!
和天然环境相比,行道树的生存条件可以说是极其恶劣了:废气笼罩,高温烘烤,根域空间狭小,土壤肥力不足,水分难以涵养。同时,行道树还有很多项艰巨任务:遮荫降温,吸尘减噪,还要赏心悦目、美化城市……
所以能当行道树的,都得是能生存、能战斗的特种兵。选行道树,堪比在人群里挑宇航员。
路旁种绿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片的绿地;另一类就是在路基上挖个坑(树池),坑里种一棵较高的乔木。别看都是在马路边,对植物的幸福感而言,绿地和树池的差别巨大。
所以能种在树池里的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强——能抵抗逆境,耐受寒冷、干旱、贫瘠等各种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娇气的树(杜鹃苹果樱桃树等)是当不了行道树的。
另外,行人车辆都要从树下过,所以行道树的主干至少要超过2米才开始分支。
城市绿化,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堪用。不能指望“爷爷种树孙子乘凉”,儿子还没长大呢,道路就要扩建了。
不过杨树也有明显缺点——飞絮。一到春天,杨絮漫天飞舞,跟下雪似的,所以后来北京行道树就很少选杨树了。
行道树的树冠枝叶,不能遮挡红绿灯、道路标牌,所以每年都得进行修剪。由于修剪量太大,不可能像园林造景那样呵护着精雕细刻。
除了落叶,落果也有危险。菠萝蜜、椰子之类的大个头果实,从树上掉下来,砸谁都受不了。
近年来技术发展,喷药、生物防治多管齐下,基本能控制住槐尺蠖了,用国槐做行道树才得以“复兴”。
行道树的营养往往不太好,抵抗力差,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比如柳树容易感染烂皮病,不及时处置,真菌就会入侵树干、腐蚀树芯。
满足以上条件,还有一个“软”条件——长得要好看。除了树形,最好花果枝叶也好看。
总体来说,南方喜欢用能开出满树鲜花的树种,比如羊蹄甲、蓝花楹和美丽异木棉。到了花期,整条街就变成了花海。
北方则经常打“彩叶”的主意,秋天树叶变色时可以大显身手。不少北方城市都有“银杏大道”,一到秋季,满地金黄。
然而传统园艺中的“彩叶”树种,如槭树、黄栌等,却很少能当行道树,这是为啥?其实人们也尝试过,却发现它们入秋后,绿叶逐渐枯黄、掉落,直接跳过了由金橙变艳红的最精彩环节……
行道树的选择也受各地风俗文化影响。比如一说南京街景,就会想起法国梧桐。近百年前,南京修建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当时在中山陵以及南京城里种了一批悬铃木。
此外,选行道树时也会考虑传统寓意。比如松柏彰显庄严,故在天安门附近的长安街沿线,一直以油松为行道树。
我国有2万多种木本植物,但古往今来,人们选来选去,再精心培育杂交品种,到如今连同国外引进品种,我国常见的行道树也不过百种左右。然而即便聚焦这些“专业”树种,依然不存在百分百完美的行道树。
作为一种生命体,我们无法要求它们全方位地、完全符合人类的愿望。对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树只要合适,就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