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说是我们最常见的大毒草了!话说关公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被樊城的曹仁用箭射中了膀臂,溃烂不愈。正烦闷中,名医华佗来访。《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华佗在没带着实验室的情况下一眼就看出了箭头有乌头之毒,而且还给治好了。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的一类重要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全球约有300多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我国乌头属植物约有170种,分布广泛。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最主要也是最著名的,就是乌头碱。纯乌头碱的致死量在5mg左右,一克的乌头碱能毒死200人。乌头碱对人体的毒性机理还不完全明确,但方向都是冲心脏去的,比如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最终导致死亡。其实乌头属的植物长得又有特点又好看,尤其是花萼中的一片如一顶圆筒状的帽子,上面的两个大花瓣如柄一般位于帽子的下面,整个看去就如一个战士的头盔,在野外非常容易辨认。
乌头虽然毒性大,但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它含有的很多生物碱是有药效的,只不过毒副作用太大,用起来要很谨慎。在传统医药中,乌头入药的部分是地下的肉质根。古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肉质根会往侧面滋生出一些“小球”,形成新的“块根”,一长就长一大嘟噜。乌头的子根经西北农林大学闫晋晋等人解剖研究发现,传统认为的“子根”并不完全是子根,而是个越冬的复杂繁殖体,有根的部分,有芽的部分。
古人不明白这些,他们把主根叫乌头,这些滴里嘟噜的“子根”叫“附子”。在中医的眼中,乌头、附子和天雄虽然是一个植物身上的,但是药性药效都不同,治的病也不完全一样。关公刮骨疗毒、后妃彼此投毒、侦探天天验毒这些事当然不能相信。不过,有一种情况下,这种毒杀就是“好”的了,那就是两军对阵,各为其主。乌头做的毒箭从古到今都在典籍中充斥着。白居易曾说:“箭毒多用乌头,故云乌毒。
”《魏书》也记载到“匈奴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里也记载“国子监学录黄明善陈征剿夷寇事宜……乌头药箭以射虎豹中之即死”。看来古代用乌头在战场和猎场上使用是确信无疑了。南美人用箭毒蛙制作的毒箭。估计不好用。传说中死于毒箭的大人物很多,比如成吉思汗、李世民、晁盖等等,其实都禁不起细究,尤其是乌头毒箭造成的死亡。
首先古代提纯技术有限,让一支箭头带上5mg的纯乌头碱难度是颇大的,还别说箭在制造、运输、携带、射中的过程中都有大量损耗。就拿关羽来说,就算《三国演义》里说的是真的,他真的中了毒箭,也不大可能是乌头,因为症状不是心脏问题,而是红肿溃烂,我们今天人都知道,这是外伤感染所致,并不是中毒。相信古代绝大多数死于箭伤的人都是死在感染、破伤风这类事情上。比起毒,还是物理攻击更可怕。
从这个角度讲,箭毒就更不划算了。费劲巴力地造出来,还得当宝贝似的护着,生怕伤到自己,实际效用也不一定好。还不如把箭头在战场的脏水里蘸一蘸、尸体上抹一抹什么的,以古代的条件和观念,可能这样的“脏箭”比“毒箭”的杀伤力还高吧。是不是给影视剧本提供了个新思路?非常简单好操作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