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号晚上,微博@平安北京朝阳发出的一条通告,让李云迪嫖娼被抓事件冲上热搜。随着热搜一起的,还有综艺节目背后“披荆斩棘”的后期们。这些正要下班的综艺后期人赶紧重新打开了电脑,火速给节目里的劣迹艺人打码。
就在前不久,霍尊事件爆出后,芒果TV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为此已经经历了一次“彻夜打码”。相对来说,此次打码霍尊的画风还算稳健,能看出来后期心中波澜不惊,人不急、手不抖。
而当《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组再次“踩雷”后,后期打码画风突变。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丝顾虑,甚至有一点后现代拼贴的意味。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粗陋的打码?综艺节目的制作,追求的是在节目中“消灭”后期的存在,让观众看不出剪辑的痕迹,全程纵享丝滑。因此后期需要对画面精确地选择、制作、组接,最后进行高清的渲染。这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效率高的话一集节目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但是《披荆斩棘的哥哥》已经上线,又遇突发事件,节目组也顾不上什么纵享丝滑了。
一档综艺节目需要向很多人负责,比如等待着热度的艺人、等待着节目的观众和等待着露出的赞助商等,人人都等着节目照常播出。《哥哥》节目组必须把众人瞩目的节目尽快放出,就只能劳烦后期工作人员“披荆斩棘”了。
常见视频剪辑软件中一般都有“关键帧”这个功能。如果你有一个想打码的人脸,那么在第一帧以及最后一帧中定义它的位置,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帮助我们算出来打码区域的运动路径。一些比较高级的剪辑或特效软件,还可以简单识别跟踪被打码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不需要手动给每一段镜头都设置关键帧。熬夜的后期人在软件里描出被打码主体的轮廓,加上边缘羽化,再对马赛克进行自动跟踪,最后进行简单的微调,一般情况下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被码住的物体运动太复杂,或者一堆人叠在一起,跟踪就可能出错,仍然要逐帧调整。
除了打码,节目组还可以做这些。很明显,给劣迹艺人打码非常有损节目效果,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凡还有别的补救措施,节目组也不想在精心打磨的作品上贴块“狗皮膏药”。因此,在修补后的《哥哥》中,除了观众一眼就看出来的马赛克,披荆斩棘的后期还可能用了别的技巧。
固定镜头下,贴空镜片段。在机位固定的情况下,节目组一般会事先拍一些没有任何嘉宾、只有环境的镜头,也就是空镜头。可以将空镜头像贴纸一样贴在需要抹掉的嘉宾上面。当然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少量情况。
其他机位镜头替换。综艺往往配备了浩浩荡荡的摄制人员,他们会拍摄大量不同角度的镜头,或许有上百个机位。比如《奔跑的兄弟》中每个艺人都拥有1-2个专门的机位,除此之外还有全景机位、负责拍摄随机事件的机位和备用的“游机”机位。如果有人需要被替换,只需把拍摄到劣迹艺人的镜头机位去掉,替换为没拍到他的其他素材。
避无可避,抠图打码。实在避无可避,节目组才会选择工作量更大的打码或者抠图。打码可以用刚才说的方法批量处理,但效果粗糙,很影响节目质量。抠图就可以更完美地让这位艺人“消失”。但是抠图只能一帧一帧地操作,对后期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也更费时。
有更智能的AI来帮忙吗?米有。逐。渐。暴。躁。|giphy。一个节目中的镜头语言和音乐音效都是有逻辑的,普通的AI现在还不能做到在众多综艺机位中游刃有余。至于卓越的AI……如果节目组有这个预算能请来卓越的AI,那早在劣迹艺人出现之前,后期工作人员就已经很值得心疼了。
综艺节目还算好了,影视作品才头疼。综艺节目至少机位多、角色多、故事线细碎,规避起来相对简单一些。即便是少了某个嘉宾,对节目效果的影响也还算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这位需要被抹掉的艺人还出演了某部影视剧,且这部影视剧还未上映或正在热播,那剧组可能真的要竹篮打水了。
去年,仝卓自曝高考时曾篡改考生身份,随后被严肃处理。当时他参演的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已经定档,因此剧组不得不采用“AI换脸”技术,将仝卓的脸替换成了另一位男明星李欢。
人工智能可以识别人脸并将其替换,是通过“学习”的。首先,开发者将大量数据丢给人工智能,利用“人脸识别库”自动识别出图片中的人脸。将不同面部特征打上mark点,并把图“抠”出来。
其次,训练这个人工智能,让它大量学习替换对象与被替换对象的共性与个性,并以此为标准将二人的脸编码、解码、还原。反复多次执行这个过程,直到生成满意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捕捉部位则是人的眼睛。最后,把生成的图片与原图融合,然后转换为视频。
那AI换脸可以拯救所有的剧组吗?成本太高,不如重拍。虽然AI换脸技术可以近乎完美地换脸,但是金钱成本巨大,甚至可能比重拍还要贵。而绝大多数(没钱的)剧组一般只有三种选择:在戏份少的时候剪掉戏份、直接重拍或者干脆放弃播出。吴亦凡事件之后,有传言称电视剧《青簪行》就计划重新拍摄了。
审核日益严格,换脸也不见得有用。影视剧想要“过审”必须遵守一系列规定。一旦作品中出现劣迹艺人,无论是换脸、剪掉戏份、完美抠图还是重拍,作品的制作和播出都可能受到影响。
换脸技术是把双刃剑。换脸技术在影视中早有应用,比如《阿凡达》。随着机器深度学习的出现,换脸越来越简单,而且越来越以假乱真。但这项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种技术无疑将在伦理、法律和政治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
《阿凡达》中运用到面部捕捉技术。《逃出绝命镇》的导演乔丹·皮尔就曾在自己主持的喜剧秀中展示过这种可怕的风险。他借助FakeApp软件把自己变成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还以奥巴马的声音来警告大家换脸技术的危险。
你能看出左边的脸是换过的吗?2019年11月底,我国发布了《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不得利用基于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的新技术新应用制作、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
作为影视工作者,我想说,我是一名影视工作者,每天与光鲜亮丽的艺人打交道。我们严厉谴责劣迹艺人的负面行为。再好的技术都不是劣迹的遮羞布,打码、换脸都不是解决劣迹的根本办法。技术的发展补不齐素质的短板,艺人做好粉丝的榜样,粉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解决当下艺人乱象的途径。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顺利播出并且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这是节目组许多人很长时间的努力,没有人希望看到努力付诸东流,甚至还要加班挽救。希望每一个优秀的后期都能遇到靠谱的节目组,希望每一个靠谱的节目组都能遇到靠谱的嘉宾、赞助商和合作者。
如果你是(或者准备成为)这个优秀的后期小宝贝,别灰心。你可以尝试在平时多积累新技术、遇到问题时肯下“笨功夫”,或者——作者:黑jio妹妹、不会弹吉他的摄影师。编辑:luna。审核:花鸟鱼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担任综艺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