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奇迹:万神殿

作者: 李鉴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21-10-21

万神殿是罗马的一座古老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前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的罗马诸神。万神殿的主体建筑呈圆顶圆柱形,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穹顶和一个被称为“穹顶之眼”的圆形大洞,阳光从这里照射进来,让整个空间显得神秘肃穆。万神殿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几何、力学、建筑学、工程学等诸多科学和技术,不仅是一处文化瑰宝,也是一座科学殿堂。

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有一座屹立近2000年的古老神殿,这就是万神殿。作为迄今唯一一座完整保存的罗马帝国时期建筑,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前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的罗马诸神,并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公元80年,万神殿的大部分毁于火灾。公元118—128年,当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在原址修复重建。

将近2000年过去了,万神殿依然屹立在罗马城里,建筑内的大理石饰面、拱门、穹顶还完整如初。

万神殿的主体建筑呈圆顶圆柱形,有点像一个大型蒙古包。它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穹顶,北侧连接着一个颇具气势的科林斯柱式门廊,这里是神殿的入口。走进万神殿,映入眼帘的是近6000平方米的宽阔空间,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由于独特的穹顶设计,大殿里一根立柱都没有,显得格外宏伟。

抬眼望去,就是令人惊叹的巨大穹顶,它的跨度达到了43.3米。神殿的高度与穹顶直径相同,相当于14层楼高。穹顶内部雕凿出五层凹格,凹格的面积逐层缩小,更加衬托出穹顶的巨大和高不可及。更令人称奇的是,穹顶的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被称为“穹顶之眼”。阳光从这里照射进来,并随着太阳的运动而缓缓移动,让整个空间显得神秘肃穆,充满神圣庄严的气氛。

这座宏伟的穹顶建筑,栉风沐雨历尽沧桑,屹立近2000年不倒,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万神殿的地基、墙壁和穹顶,从下往上结构的厚度逐渐递减。底部地基的厚度达到了7.3米,穹顶底部墙壁的厚度也有6米。穹顶从下往上也是逐渐变薄,到最顶部,厚度已经减小到了1.5米。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它的重量。万神殿穹顶的内壁被雕凿成一个个凹陷的方格,减料减重而强度不受影响。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厚度的递减更为合理,而且也具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让整个穹顶看上去仿佛一幅充满立体感的壁画,十分美观。

万神殿下部支撑穹顶的厚厚墙壁上,开辟了7个凹室作为祭龛。祭龛里原来放置的可能是神像,现在则是一些名人的墓室,包括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任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伟大的画家拉斐尔等。

神殿的地面由大理石铺成,设有22个巧妙隐藏的小孔,可以排走透过“穹顶之眼”降落的雨水。除了精巧的力学结构,在几何造型上,万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个整圆,有一种和谐、完美的寓意。它的内部墙面分为两层,并且比例接近于黄金分割。诸如此类的众多特点,使它成为通过几何形式达到构图和谐的古代建筑典范。

万神殿独特的“穹顶之眼”设计一直让人们大惑不解。

有人从力学结构上分析,说它减轻了穹顶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倒塌的风险;有人认为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照明,因为它是整个大殿唯一的自然采光孔;还有人认为,它是为了在炎炎夏日给整座建筑降温。现在人们发现,万神殿很可能是按照太阳的周年运行规律设计的,整座神殿可以看作一个巨大的日晷!穹顶之眼就是阳光的入射通道。和常见的古建筑不同,万神殿的入口位于北边而不是南边。

正午的阳光会通过穹顶之眼照射到北边的入口附近,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某些特定的日子举行一些重要仪式。

在3月的春分日和9月的秋分日,正午时的阳光恰好照在拱门的上方,这两个时刻对罗马人具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最能接近天堂和神明的时刻。尤其是4月21日,这天正是罗马建城纪念日,正午时分的阳光恰好照在拱门的入口处。皇帝在此时步入神殿,耀眼的阳光不偏不倚地聚集在他的身上,万众瞩目。

在这个时刻举行一些仪式,不仅能强化他的神圣和威权,同时也强化了罗马的荣耀。万神殿的设计和建造,以天文学为纲,融合了几何、力学、建筑学、工程学等诸多科学和技术。它不仅是一处珍贵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一座杰出的科学殿堂。

UUID: e5536111-a813-45da-a626-079fae12af4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10-21_罗马奇迹——万神殿.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