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揭示少吃促进长寿的原因;地球磁极曾在8400万年前发生偏移。研究重建的地球磁极振荡记录,黄色及绿色为磁极位置(图片来源:原论文)。在地球上,地壳和部分地幔组成的岩石圈可能会围绕液态外核发生相对转动,这被称为真极移(True polar wander,TPW)。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地磁场影响,记录下当时地磁场的方向,因此地质历史上的真极移事件会以全球性古地磁变化的形式记录下来。
但由于古地磁数据还受到区域性板块运动及重磁化等因素的影响,关于地球历史上的真极移事件,尤其是约8400万年前是否发生过真极移,一直存在广泛争论。
其中,意大利Scaglia Rossa组灰岩的古地磁记录是反对该次真极移事件存在的主要证据。然而最近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重新对意大利两处包含该组灰岩的地层剖面进行了精细、连续的采样,并得到了高分辨率古地磁证据。证据明确且有力地指示,约8400万年前,磁极曾相对岩石圈偏移了约12°,随后发生了“往返”振荡,即磁极相对移开,又快速返回到原始位置。
热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能促进动物的健康老龄化。最近有研究表明,每天禁食一段时间有利于代谢和延长寿命,但相关研究并没有有效地分离热量限制和禁食的作用。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研究通过设计多种喂食方式,将热量限制和禁食的作用分隔开,并指出只禁食就能得到与热量限制类似的有益效果。
科学家将雄性小鼠分成了三组,在16周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喂养,并同时使它们每日的热量摄入降低30%。每天,第一组小鼠(对照组)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取食物,第二组在12小时内可以获得三次等量饮食,而第三组则被训练快速消耗食物(与第二组的食物量相同),并在一天其余时间内禁食。他们发现,延长禁食的时间对于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代谢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而且“何时吃”和“吃得少”能共同促进生命体代谢等能力的提高,其中最大的功臣可能是每日长时间的禁食,不过这仍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