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云南虫谷》播出了,作为一部集冒险、奇幻、悬疑题材于一身的剧,基本每集都会出现各种奇花异草、神奇生物。如果你以为这些奇奇怪怪的生物都是靠编剧和特效师虚构出来的,那你就错了,很多想象在现实中是有迹可循的,比如会按摩的“跳舞草”,我们就找到了它的“原型”。
剧中,王胖子独自溜达至一片小丛林中,周围的植物长着巨大的、微微颤动的叶片,镜头一转,王胖子脸上的惊恐表情和突然的高声尖叫,搭配上令人紧张的配乐,让剧情效果直接拉满。而另一边,赶来营救的胡八一和Shirley杨回过神来之后发现,这些把王胖子紧紧包裹成“木乃伊”的植物并没有攻击性,它反而更像是按摩师,把王胖子收拾得服服帖帖。剧中将这种植物称为跳舞草,而现实生活中也确有同名植物。
它的学名为舞草(拉丁名:Codoriocalyx motorius),江湖又称跳舞草、风流草、多情草和无风自动草等。舞草是多年生豆科舞草属木本植物,生于海拔200至1500米的丘陵山坡或山沟灌丛中,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福建、台湾等地深山老林中,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虽然都叫“跳舞草”,但两者在形态上的差距很大。
剧中出现的植物,看外形大概率是姜科的植物,而真正的舞草长下图这样——叶片没有那么大,要指望它按摩,怕是要失望了。跳舞草是直立小灌木,高度为0.6米至1.5米。叶为三出复叶,侧生小叶很小或仅具单小叶;顶生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生叶长6-12厘米,宽1-2.5厘米;侧生一对小叶很小,长约3厘米,长椭圆形或线形或有时缺。舞草的花期在8至10月,一般于深秋时开放,花朵呈蝶形,紫红色。
荚果则在10-11月成熟。跳舞草原属于热带植物,生性喜爱阳光充沛、高温、湿润的环境,算是比较“好养活”的植物。值得注意的是,跳舞草还是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之所以濒危,除了人为因素外,还在于舞草自身的繁衍能力比较弱。跳舞草的种子外壳坚硬且具有蜡质,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几个月才能萌发,自然萌发率较低,并且自然授粉结实率仅为2%-5%。
不过目前有研究表明,机械摩擦去除种子表面蜡质、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处理种子等方法均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跳舞草真的会跳舞吗?还别说,人家真的会,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个名字呢!它虽然不似电视剧中的跳舞草能够给人按摩,但的的确确会“跳舞”。
跳舞草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气温22℃以上时,特别是在阳光下受到声波刺激后,它的线形小叶会有节奏地慢慢向上收拢,然后迅速下垂,不停地做椭圆曲线运动(据说如果放首音乐它会跳得更欢腾!)。这种有节奏的律动,神似窈窕的芭蕾舞者在挥动双臂跳一支天鹅舞。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
目前,植物学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主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叶片的舞动是太阳引起的,就像向日葵围绕太阳转动一样,跳舞草受到阳光刺激就会摇摆;第二种观点认为,是跳舞草内微弱的生物电流强度和方向变化引起的;第三种则认为是跳舞草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比如躲避天敌,或是在炎热的环境下跳舞草需要通过转动叶片来减少水分的散失等。跳舞草不仅有趣,极具观赏性,它还有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就曾记载,该草全株均可入药。在自然界中像跳舞草一样会“动”的植物还有很多,除了大家比较熟知的向日葵、睡莲、含羞草外,还有“痒痒树”、风滚草、捕蝇草等。痒痒树的学名说出来你一定很熟悉,其实就是紫薇(拉丁名:Lagerstroemia indica),它是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早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就夸赞“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可见紫薇花极美。
不仅如此,当你轻轻摩擦紫薇的树干时,她就如被挠了痒痒的小朋友一般,左右晃动,似乎在边躲避挠痒边告饶,这也是痒痒树名称的由来。而风滚草,则是戈壁滩常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的学名叫俄罗斯刺沙蓬,还有一个形象的别称“草原流浪汉”。风滚草曾经在2018年成为网红,那一年,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开阔地带有不计其数的干枯风滚草球四处滚动,导致多地住宅被数量庞大的风滚草团团围住。
这其实是因为风滚草在遇到极端干旱时,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会团成一个球,随风滚动,当来到适宜的环境后,会重新发出新芽。捕蝇草算是大家的老熟人了。捕蝇草原产于北美洲,在我国没有自然分布,因此《中国植物志》并没有收录这一植物。然而捕蝇草还是因为捕食的特殊本领走红,成为我国最受大众欢迎的植物之一。其实捕蝇草的“捕虫夹”是一种变态叶,会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诱贪吃的虫子前来自投罗网。
一旦虫子触动叶片上的针刺,捕蝇草会迅速闭合叶片,虫子便会被困在里面,直到被捕蝇草消化殆尽。但捕蝇草为什么要“开荤”呢?这是因为捕蝇草经常生长在水洼、沼泽等缺乏氮元素的地方,捕蝇草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给自己“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