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是头足纲八腕目下300多种软体动物的泛称,它们的身体结构看上去很简单,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包括了所有的内脏器官,再配上8条“大长腿”,每条腿上有1-2行吸盘,全身柔软,没有骨骼,只有吃饭的角质颚是硬的。外表看起来似乎和高智商沾不上边,但它们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擅长伪装隐藏,喷墨掩护,走出迷宫,逃离水族馆,开瓶盖取食,甚至管理跨物种的小团队进行狩猎,这些生存技能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世界上最大的章鱼太平洋章鱼Enteroctopus dofleini,正式中文名为水蛸,在分类上隶属于八腕目肠腕蛸属,这个属有6种章鱼,每个都是身型巨大的庞然大物,平铺开的腕足直径都超过3米,而太平洋章鱼的腕足直径可以达到6米,体重可以达到75公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章鱼;而最小的章鱼邬氏蛸(Octopus wolfi)全长仅2.5厘米,可能都没有太平洋章鱼腿上的一个吸盘大。
太平洋章鱼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北部水温较低的寒温带沿海,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南部沿海到阿拉斯加和日本沿海都有分布,因此也被称为北太平洋巨型章鱼;栖息范围广,从潮间带到2000米的深海都是它们的活动范围;富含血蓝素的血液可以帮助太平洋章鱼在水温较低的环境中更好地获取氧气,帮助它们保持活力。
太平洋章鱼特别喜欢生活在大型海藻林等较为隐蔽的环境里,虽然一整天都处于活跃状态,但日常一般都藏在有多个洞口的岩石洞穴里,并会不断地寻找更舒适、食物更多的据点,下半夜最为活跃,挪窝和出动捕食多数发生在下半夜,每次出门它们都会根据地形来记住回家的路。研究发现,太平洋章鱼的活动范围很大,20天的活动范围可以达到5万平方米,移动距离达到4.8公里。
体型巨大的太平洋章鱼常在小说和电影里被描述为恶魔,但其实它们是非常害羞温和的大家伙,一天中有超过90%的时间都花在固定和隐藏自己上了,和其他很多章鱼类似,太平洋章鱼具有强大的伪装系统,依靠表皮的色素细胞,皮褶和强大的神经系统,可以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和质地,和环境融为一体,隐藏在环境中。
曾有报道太平洋章鱼会攻击潜水员和抢夺潜水员的设备,这些都是偶然事件。章鱼8条“大长腿”上的吸盘拥有独特的化学感受器,用以搜寻和分辨猎物的味道,章鱼需要依靠腕足到处触摸来感知猎物,或者判断移动的物体是否是猎物。当然,如果你身上有它们猎物的味道,可能会遭来一口咬,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太平洋章鱼的食物来源很广,只要大小味道适合,基本就不会拒绝,小型鲨鱼,螃蟹、贝类,甚至海鸟都在食谱里。捕食时,太平洋章鱼会用吸力很强的腕足抱住猎物然后带回洞里享用,并喜欢把吃完的食物残渣摆放在洞口。
除了人类,大个体的太平洋章鱼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天敌。每年大约有3万多吨的太平洋章鱼被捕捞上岸,用于食用和作为延绳钓渔业中的饵料。
太平洋章鱼作为独来独往的生物,只有在成年繁殖的时候才会和异性有接触。秋季,太平洋章鱼从深海向近岸洄游,在约100米深的水层进行交配,雄性利用腕足特化的一条茎化腕(hectocotylus)将精荚输送到雌性的输卵管内。交配后,雄性回到深水区,几个月后死亡,而雌性继续向浅水区洄游,精子贮存于雌性的卵管腺中。交配后雌性会大量摄食以储藏能量。
在交配几个月后,卵巢才会成熟,雌性太平洋章鱼会在50米左右的浅水海域找一个礁石洞穴,清理干净礁石,将米粒大小的受精卵以“葡萄串”的形式产在礁石上,然后雌性章鱼在接下来6-7个月的育卵期间会停止进食,一直守护在这些卵旁边,赶跑试图来偷吃卵的捕食者和拨动清理这些正在孵化的受精卵,为它们带来氧气提高孵化率。受精卵孵化后不久,使命已达,雌性太平洋章鱼便会死去。
刚孵化出来的太平洋章鱼只有1厘米大小,并在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漂浮生活在海面,1-3个月之后回到海底开始底栖生活,每只雌性太平洋章鱼会产下10万至数十万枚卵,只有少数可以长大成年完成新旧生命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