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因为生命的存在而与众不同。地球有70%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而海洋正是生命的摇篮。说到海洋生物,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鱼。我们今天的故事主角,也是一种鱼,而且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巨型鱼类:邓氏鱼属(Dunkleosteus)。
不过,虽然叫鱼,但邓氏鱼和我们大多数人印象里的鱼几乎完全不同。
许多人的印象中,最典型的鱼就是水煮鱼或酸菜鱼……啊不,是鲫鱼或鲨鱼,它们分别代表了现生鱼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类群: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而在泥盆纪的河湖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比如甲胄鱼类、盾皮鱼类、棘鱼类等等,如果这些长相千奇百怪的家伙们齐聚一堂的话,真会给人琳琅满目的感觉。那时的地球也被称为“鱼类时代”,邓氏鱼可以说是盾皮鱼类里当之无愧的“霸主”。
见过邓氏鱼化石的人,它那个巨大的脑袋一定让你过目不忘,这是一张如此凶猛而富有冲击力的脸:头部和部分躯干由数片厚重的骨板包裹,宛如恶魔的头盔一般,防御简直无懈可击,这也是邓氏鱼所在的类群被称为盾皮鱼的原因。头部和胸部的骨片之间有一些缝隙,在它活着的时候这里由软组织所连接,让这个大脑袋能够比较灵活地活动。
那血盆大口的最前端,长有几颗“牙齿”,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齿,而是上下颌骨前端骨板的延伸,有人认为:每这张大嘴开合的时候,最前端的骨片就会相互摩擦,从而让这几颗“大牙”锋利异常。
我们对于邓氏鱼的了解,仅仅来源于它的大脑袋、躯干的一部分以及胸鳍的一小部分,目前还没有发现身体后半部分的化石,古生物学家估测认为,邓氏鱼的体长可能有5-8米,体重在3.5-4吨。也许只有更多的化石证据被发现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邓氏鱼有多大多重。
2017年的研究推测,骨板“牙齿”前端的咬合力可能达到6000牛。可能大家对枯燥的数字没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蓝星废柴两脚兽的咬合力在1000牛左右,现生最大的鳄鱼湾鳄的咬合力大约16000牛,大白鲨则有18000牛(推测数值而非实测数值),把邓氏鱼甩几条街的霸王龙则可以达到57000牛。
但一种动物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要从许许多多的方面去衡量,并非咬合力这一个方面就能体现的,所以这种排名当做茶余饭后的娱乐就好,莫认真。
以邓氏鱼为代表的盾皮鱼类在泥盆纪十分繁盛,发展出非常多的种类,适应了各种生态位,比如可以用胸鳍在水底保持身体平衡的沟鳞鱼、体型同样巨大,却过着滤食生活的霸鱼等等。然而在3.7亿年前的泥盆纪末大灭绝中,盾皮鱼类悄然走下了地球历史的舞台,全部灭绝。
月满则亏,月亏则盈,盾皮鱼类虽然灭绝,但另外几支鱼类从它们鳍中接下了接力棒,在演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征服海洋,还向着陆地进发。大自然中的一个个物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生命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