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演砸了还有人夸我表现好?原来是我知道的太多了

作者: 芋原子

来源: 京师心理大学堂

发布日期: 2021-10-06

文章探讨了人们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存在的偏差,以及这种偏差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看法的预测。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即使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别人不知道,也难以消除这些信息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预测。

你马上要在全校同学面前进行一次重要的演讲,为了这次演讲你已经私下练习了无数次,练习中你一次比一次表现得更好。但是到了正式的那一天,你在上台前多喝了一杯水,于是刚上台讲了没多久你就很想去厕所,之后你的大脑就没有容量去思考那些排练好的表情和手势了,只能凭着练习时留下的肌肉记忆匆匆完成演讲。下台之后你非常沮丧,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实在太差劲了,远远不如练习时的状态。

于是你向周围同学抱怨自己的状态不佳,但是大家却说你表现的很好。你很无奈,明明已经演砸了,为什么他们还夸你表现好呢?难道这些夸奖都是恭维吗。不,还有可能是你错误预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当我们预测别人眼中的自己时,会以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基础。而当我们评价自己时,会把自己过去的历史表现都考虑进来,比如练习时的优异表现。

因此通过和历史表现的对比,我们得出自己演砸了这个结论,进而会认为别人也觉得这次表现很差劲。但是对观众来说,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表演者练习时候的表现有多好,所以当然也不会觉得现在的表演有多差,就这样造成了我们预期观众的感受与观众实际感受间的偏差。

比如你同样都是贡献了一次90分的表演,当你之前的练习能够完美地达到100分时,你会觉得这次表演太差了,进而觉得观众只会给你80分;而当你之前的练习只能勉强达到80分时,你会觉得这次表演实在太棒了,进而觉得观众甚至可能给你100分。但是对观众来说,他们只看到了这一次90分的表演,也就只会给你90分,无论你在练习时的表现是好还是坏。

在直觉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想到有些信息是他人不知道的,那么如果在我们预测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时能够被准确地提醒哪些信息别人看不到的话,是不是就能够排除干扰,准确地进行预测呢。在Chambers等人[1]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分成4人一组,然后在单独的4个隔间完成一项拼单词的任务,任务完成后研究者会进入隔间把4个人的拼单词成绩都递给参与者看。

除了参与者的真实成绩之外,剩下三个成绩都是由研究者编造的,并且分数远高于参与者的分数。接下来,参与者被随机分到了信息公开组和信息不公开组。

对于信息公开组,研究者告诉参与者会有1名观察者对4名小组成员的单词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是这名观察者在评价时会同时看到4个人的成绩;而对于信息不公开组,研究者则告诉参与者有4名观察者会对4名小组成员的单词水平分别进行评价,也就是1位观察者在评价时只能看到1个人的成绩。

结果发现,对于信息公开组的参与者来说,因为自己的表现比其他3个人都差,所以会预测观察者对自己有一个较差的评价;但是,在信息不公开组中,即使参与者知道观察者看不到其他人的分数,也会预期自己在观察者眼中的表现很差,并且这种预期和信息公开条件下几乎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别人不知道,也难以消除这些信息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预测。哪怕是想象中的表现,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在Chambers等人[1]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分成两两一组进行交谈,在进行交谈前,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想象一些会给别人留下积极印象的行为,一部分参与者则被要求想象一些会给别人留下消极印象的行为。之后让参与者与他人进行交谈,交谈结束后请参与者预测对方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发现,想象的内容也会影响参与者预期中对方的评价。

那些想象了积极行为的人会高估对方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而想象了消极行为的人会高估对方对自己的消极评价。也就是说,只要是出现在我们脑中的信息,似乎都会成为我们准确预测他人评价路上的阻碍。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很多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经历,这些经历会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也会进一步影响我们预期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尽管我们总是无法准确预测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也应该记住:没必要总为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苦恼,因为它并不准确。

UUID: 77901f9f-8cce-494b-b612-c55052bac74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10-06_明明演砸了还有人夸我表现好?原来是我知道的太多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