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一篇以湘西农村为背景的小说《贵生》里,写到了一种奇怪的果子:“八九月里还有出名当地、样子象干海参、瓤白如玉如雪的八月瓜,尤其逗那女孩子欢喜”;“五爷取了一枚,放在热灰里煨了一会儿,捡出来剥去那层黑色硬壳,挖心吃了。四爷说那东西腻口甜不吃”。尽管贵生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但读者对“八月瓜”的好奇不会随着故事结束而终止。“八月瓜”,别名“八月炸”,通常指的是木通科木通属植物三叶木通的果实。
三叶木通原产于中国和日本,在我国的分布堪称广泛。长江流域多个省份以及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河南、山东等地都有,主要生长在较为阴暗湿润的山地、丘陵灌木丛中。三叶木通的果实发育期从5月持续到10月上旬,一般在农历8月前后收获,这也是它得名“八月瓜”的原因。果实长约6-10厘米,重100-250克,果皮大多为紫色,但也有的果皮为黄褐色,比紫色的要粗糙。
古人将“有细孔,两头皆通”的植物都命名为“通草”,因此造成了混淆。木通在唐代之前被叫做“通草”,但从宋代起,五加科植物通脱木也得到了“通草”之名。通脱木是一种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长达50-90厘米的掌状裂叶和簇生的黄白色球状小花,是它的特点。通脱木古名寇脱、离南,“通脱”之名来自它的树干中含有大量白色茎髓,“白瓤中藏,脱木得之”。
通草纸除了做簪戴饰品,还能做成以假乱真的装饰品。清代人奕绘在词里写道:“南来通草成山积,某家染、某色新鲜。某家有聪明小女,裁须叠瓣如仙”。扬州通草花制作工艺流传至今,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瓣、叶片、花蕊均由染色后的通草片剪制、捏压而成,再粘贴在纸浆塑制的“枝干”上,堪称巧夺天工。
在清代,“一口通商”的广州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催生出大量本地制作、售卖至西方的“外销商品”,其中就包括模仿西方绘画技法、以中国民俗风情为题材的外销画。外销画大部分绘制在成本低廉、染色效果好的通草纸上,成为一大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