谙熟河南文化的朋友知道,河南人爱说“中”,以此表达“好”“可以”“行的”等意思。正如所言,河南因地处我国中部及黄河中下游一带,居“天下之中”,为“南北咽喉”之地,故享有“中州”的美誉。
据考古学家推断,在上古时期,河南境内气候温润,植被茂盛,野象众多,故古人以“豫”指代河南,以此形象描绘出人们徒手牵象的盛况。河南自古为中原腹地,占据着地理和军事上的显著优势,凡“天下有事,四方征战,必战之中原”。可以说,河南的繁荣稳定与否,一定程度上攸关着王朝的兴衰。
“滚滚黄河向东流。”谈及河南,就不得不说说这“水”。众所周知,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它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事实上,除了黄河之外,河南境内河川纵横、水系发达。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河南诸水形成了“北以河为纲,南以淮为纲”的奇特景观。
“巍巍嵩岳立天中。”除了“水”之外,还要说说这“山”。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它不仅是古代君王的封禅之地,也是北少林的发源地。河南境内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东北部多为平原,平原与山地共同构成了河南的主要地形。
河南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世世代代生活在河南这片沃土上的中原儿女,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创造出了形式多样、内蕴丰厚的灿烂文化。
河南还是众多古都的所在地。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开始,直至清朝覆灭,在长达4000多年的历史中,有近3000多年的时间,河南都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以及东汉至北宋等诸多朝代在河南境内建都。
河南居华夏之中,故有“中州”之称。正如其名所示,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沟通南北的必经之路,历来为交通要道。平原地带,沃野千里,一望无垠,随地可行车马。黄河、淮河贯穿其中,支流密布,河道纵横,可行舟驾船。
河南境内水系纵横,因此水路也是河南的重要通道。隋代以前,人们多利用自然河流,以兴舟楫之利。隋代以后,漕运渐兴,隋炀帝先后修筑了通济渠、永济渠、山阳渎、江南河等,构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的水运网。这条水运网给唐宋两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北宋时期,每年的漕运量多达800万石,为北宋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自古就享有“中原粮仓”的美誉。初夏时节,河南大地一片金黄,小麦从南向北逐渐成熟,此外信阳一带还种植了水稻等南方农作物。有粮就有仓,含嘉仓是隋代最大的粮仓,也是距今最古老的粮仓之一。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问题历来攸关国家安全,历经千年沧桑,中原大地依旧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仅2020年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就高达1365亿斤,跃居全国前列。此外,河南也是全国5个重要商品粮调出省份之一,在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