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中国东北拯救了数万条生命,他成为了第一个被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

作者: 黎小球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10-01

伍连德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奖提名的华人,他在1910年东北鼠疫爆发时,通过秘密解剖确定鼠疫来源,并在4个月内控制了疫情。他的防疫措施,包括设计的口罩,被认为是N95口罩的始祖之一。伍连德的故事是中国防疫事业的先驱,他的贡献值得被永久铭记。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在80年前,一位中国医学家也获得了这一奖项的提名——他叫伍连德,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奖提名的华人。伍连德是中国防疫事业的先驱。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临危受命的伍连德秘密进行解剖,确定鼠疫来源,在4个月内控制了疫情。他为防疫设计的口罩,甚至被认为是N95口罩的始祖之一。

1935年,在广州工作的美国青年医生嘉惠霖(William Warder Cadbury),向诺奖委员会提名了伍连德,理由正是他在鼠疫方面的贡献。虽然伍连德并未获奖,但他战胜东北鼠疫的故事,值得被永久铭记。

1910年10月12日,位于中俄边境的满洲城里,一名男子突发身亡,皮肤黑紫。几天前,他还兴致勃勃地出门打猎。那次的捕猎过程异常顺利,巢穴外的旱獭一动也不动,好像就等着他来抓。

他将猎到的旱獭扒皮,然后就着剩下的旱獭肉,美餐了一顿。也是在这座小城里,两名刚从俄国境内返回的中国工人,在一家客栈投宿。几天后,他们和客栈里的另外两位客人,在同一日死亡,身上也是大片的紫黑色斑点。这一天,是10月25日。两名中国工人是被俄国人赶回来的。他们先前所在的工棚里,7名中国人突然死亡,尸体黑紫,于是俄国人将棚里的其他华工一律逐出,还烧毁了他们的衣物行李。

疫情蔓延得很快,从一家一户,到一街一区,再到一县一市,沿着满洲里一路向南,没过多久便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哈尔滨。随后,齐齐哈尔、长春、奉天(今沈阳)等地纷纷沦陷。疫情日益严重,正如东三省总督锡良所形容的那样“如水泻地,似火燎原”。死的人越来越多,连原本冷清的丧葬铺子都成了热闹之所。各个店里的棺木销售一空,供不应求。大街上更多的是横七竖八、无人认领的冰冷尸体。

1910年12月24日傍晚,寒风呼啸,当城里的外国家庭开始点烛亮灯,庆祝平安夜的到来时,伍连德抵达了傅家甸,他的头衔是“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想要解剖尸体,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去了解这些特别之处。可尽管每天死这么多人,要解剖一具尸体却是非常困难的。在当时的观念中,这种做法大逆不道,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一旦被当地百姓知道,将会造成巨大的恐慌。于是解剖只得秘密进行。

1911年3月1日零时,哈尔滨终于无一例新发感染,无一例死亡。随后的日子里,也没有感染和死亡。4月23日,清政府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隔离解除后,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劫后余生的感觉,恍若隔世。至此,这场浩劫结束了。扑灭鼠疫的那年春天,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伍连德担任会议主席,来自11个国家的30余名专家出席,总结这次的东北大鼠疫。

通过各国专家的溯源,他们认同这次鼠疫的来源是旱獭,第一批患者正是没有太多捕猎经验的猎人以及与他们接触的人。

UUID: 5c9dafaf-758f-463d-9c11-3d5a6bd0ef7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10-01_因为在中国东北拯救了数万条生命,他成为了第一个被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