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我国,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现已广泛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韩国、朝鲜、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家。紫苏的别名特别繁多,如苏子、白苏、桂荏、香苏、青苏、野苏、苏麻、唐紫苏、皱叶苏、聋耳麻、假紫苏、水升麻、野藿麻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别称足以说明,紫苏在不同地区都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紫苏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全株散发一种特异的芳香。其芳香气息的源头来自叶片下表面的多数凹点状腺鳞、苞片外面的红褐色腺点、花萼下部的黄色腺点等。若将其嫩枝折断,可见断面中部有髓,也会散发出浓郁的、带有微辛味的清香气息。美丽的叶片、清新的味道,加上紫色小花,使得紫苏具备了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紫苏已成长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新兴观赏植物,被广泛应用在家庭阳台种植和办公环境的点缀之中。
紫苏是一种具有奇异功效的植物,它的药用价值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并应用了。在汉代张衡的《南都赋》中,有这样的记载:“苏蔱紫姜,拂彻膻腥。”意思是说,紫苏、茱萸、紫姜能去除腥臭味,可在煮蟹、煮虾时使用。它进一步印证了早在与华佗同时代的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紫苏具有解腥、祛寒的功效,能有效缓解食用鱼蟹过敏或中毒的症状。
至于解毒原理,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是因为紫苏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当然,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紫苏的药用价值远不止这些。在我国古代许多医药典籍中,都将紫苏视为一种味辛、性温的中药,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宽中、消痰利肺、定喘安胎、行气和胃等功效,对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外感风寒、内兼湿滞等症尤为适宜。
现代医学证明,紫苏不仅有和胃解毒及御寒治感冒两大显著的医药功效,而且有清热解暑、抑制血栓和防癌等更为广泛的治疗功效。实验证实,用紫苏籽榨出来的紫苏油对治疗冠心病和高血脂均有明显疗效;紫苏油还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游离基,从而抑制血栓的发生,具有抗血栓作用。紫苏不仅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而且是一种香料食材,其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卜素、高矿物质元素等特点,既可鲜食,又可用来煲粥、制成饮料和糕点等多种美味佳肴。紫苏叶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蛋白质、纤维素、脂肪、胡萝卜素、尼克酸及微量元素。在每毫克紫苏叶中,抗衰老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高达106.2微克。紫苏叶中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异白苏烯酮等芳香物质。
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人们将紫苏视为调味品,甚至直接拿来做菜:紫苏的嫩叶既可生食,又能用来煲汤;紫苏茎叶可以腌渍,其美味可与蛤蒌媲美。由于气味芳香、口感独特,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都将紫苏视为一种重要的香料食材。
韩国人在吃烤肉时,喜欢用新鲜的紫苏叶搭配食用,还习惯用紫苏叶制作泡菜或沙拉;日本人在吃生鱼片的时候,也总会同时吃一些新鲜的紫苏嫩叶;越南人则爱在炖菜和煮菜中加入紫苏叶,或者将新鲜的紫苏叶直接摆放在米粉上作为装饰。用开水冲泡紫苏叶,加白糖制成清凉饮料的“紫苏饮”,也是一种非常有名的食用方法。此饮品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健康人在炎热天气饮用,可增强食欲,促进消化,防暑降温,预防感冒。
“紫苏饮”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古代被称为“紫苏熟水”。“紫苏摘新叶,阴干。用时隔纸火炙,作沸汤泡,蜜封,热饮,冷则伤人。”“紫苏熟水”曾被认为是大宋第一时髦的消暑饮品。除了紫苏叶被广泛食用外,紫苏籽也可制成美味食品。紫苏籽中含有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其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赖氨酸、蛋氨酸等18种氨基酸。
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甾醇、磷脂等。紫苏籽的食用方法除榨油外,还可作馅包成苏子汤圆。近些年来,紫苏凭借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广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其经济价值不断引起重视。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均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商业性栽种,开发出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数十种紫苏产品,使紫苏的经济价值有了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