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创性的研究表明,多巴胺水平会因应激性刺激而增加,而不仅仅是愉悦体验,这一发现将改写我们对多巴胺的基本认识。多巴胺根本不是一种奖励递质,相反它参与编码所有重要事件并驱动适应性行为,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日本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机械臂 AugLimb,且轻便可折叠。在伸展时这款机械臂的长度是人类平均前臂长的 2.5 倍,3D 打印即可生产。开发者强调 AugLimb 采用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因此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第三只手”带来的好处。
受南洋叶的启发,香港城市大学(CityU)的科学家们发现他们可以利用液体的性质控制同一表面不同液体的流动方向,解决了存在两个多世纪的难题。这一突破可能引发利用 3D 表面结构进行智能液体操纵的新浪潮,对各种科学和工业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苏黎世理工大学与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一种操控声场的新技术。消除从物体反射的声波可以物体隐身,如果增强原始声场的话可以制造幻觉。目前这项技术可以在超过 3.5 个八度的频率范围内操纵声场,隐身的最高频率为 8700 Hz,模拟的最高频率为 5900 Hz。
斯坦福大学料与能源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将钙钛矿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的新方法,过程就像冰糖的结晶。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离子扔进一锅水里,让离子按照它们想要的方式组装。
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暗能量(dark energy)是导致宇宙加速的神秘力量,也可能是意大利亚平宁山脉深处的 XENON1T 实验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的原因。从微小的卫星到大质量的星系,从蚂蚁到蓝鲸,我们能看见的物质在宇宙中占比不到 5%。其余大约 27% 是暗物质,而 68% 则是暗能量,这会导致宇宙加速膨胀。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具有化学修饰与新型胺基单元的非天然蛋白质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突破生物学中心法则的限制,创造出任意结构的蛋白质,可以拓展对蛋白质这一生命核心元件的理解,也是人工设计生命的重要基础,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研究所研究员吴边团队与合作者,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上,报道了关于无痕蛋白质酶法合成平台 PALME 的研究成果。该平台基于合成生物学理念,对微生物酶资源展开深度挖掘与大尺度计算重塑设计,围绕复杂体系下的碳氮成键反应,串联多个催化元件,可对不同来源的多肽链进行活化和无痕拼接,进而实现完整蛋白质的酶法合成。
9 月 14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等合作,完成了川崎病外周血单细胞免疫图谱的绘制工作。川崎病单细胞免疫图谱的绘制,为剖析川崎病的发病和治疗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进一步筛选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甚至鉴定川崎病病原体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