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公布了50位获奖的青年学者名单,女性获奖者数量创纪录,获奖者所在机构分布更为广泛,来自13个城市,苏州、太原、长沙等非一线城市首次有研究人员入榜。“科学探索奖”是在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公益性奖项。
该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者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该奖项三年来共评选出150位获奖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
“多元化”,是今年获奖者谱系的关键词。50名获奖者来自13个城市的33家不同机构,地域和机构分布都较前两届更广泛,其中16家机构首次有研究者获奖,包括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刘庄、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姜潮等。
今年“科学探索奖”在港澳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共有69人申报,人数创新高,覆盖机构和领域也更加全面,最终香港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姚望、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黄明欣和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副教授卢怡君三人入选。
“科学探索奖”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年纪轻者与女性胜出。今年35岁及以下获奖人共有7位,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2岁。女性获奖人则达到8位,为三年来最多。据“科学探索奖”项目负责人介绍,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800位各国院士及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钱颖一介绍,今年评审中进一步增加了评委和小同行专家数量,每个细分领域的小同行专家不少于7人,回避关系设置得也更为严格,在除师生、亲属、项目、商业合作、同单位、提名、推荐等利益关系之外,论文合作也被纳入回避范畴。监督委员会认为,评审符合规则、客观公正。
奖项主办方为前两届获奖者搭建了一个定期聚会的学术交流平台,以论坛、讲座、聚会等形式联系各个领域的科学家,期望引发“化学反应”,促进学科间交流。据《知识分子》了解,已有青年科学家通过“科学探索奖”了解到其他领域学者的工作,开始跨学科的合作。2021年8月初,一场聚集了几十位“科学探索奖”获奖者的“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在深圳举行。
在两天的密集的科普讲座和学术报告会之后,科学家们在海边的草坪上开起了派对,在高歌谈笑间加深了彼此的连接。有资深科学家表示,这样的聚会形式,让他们回到了久违的在国外工作的时光。另一资深科学家表示,听了这批青年学者的报告,他对中国科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