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劣质的研究,为什么更容易受到关注?

作者: 娜奥米·奥雷斯克斯(Naomi Oreskes)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日期: 2021-09-12

最近的研究指出,无法重复的研究比可重复的研究有更高的引用率,这种现象可能源于科学界对新奇结论的偏好,以及对戏剧性论文的宽松标准。这不仅影响科研质量,还可能破坏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并导致资源浪费。

有些研究根本无法达到可重复的标准,但引用率却高得出奇。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了科研界中一种令人担忧的现状:相比于可重复的研究,那些无法重复的研究反而有更高的引用率。换言之,这份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报告指出,劣质科研似乎比优质科研更能吸引注意力。

在这篇论文之前就有几份报告指出过心理学中的“可重复危机”:对于大量心理学学术论文中得出的结果,其他研究人员根本无法复现。此外,还有人指出,这不仅仅是心理学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有相当比例的科研不能符合可重复性的标准,那么这些研究就无法作为决策的坚实基础。如果无法复现,研究成果在新药和新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步伐就可能放缓。

这种现象还会破坏公众对科学的信任,使人不愿接种疫苗或者应对气候变化。另外,在这类无效科研上花钱也算是虚掷。有一项研究认为,仅仅是美国,每年就会在无法重复的医药研究上浪费280亿美元。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几位作者梳理了心理学期刊、经济学期刊以及《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刊登的无法重复的研究。结果令人担忧:即使那些无法重复的研究被新闻曝光后,它们的引用率依然超过了均值。

在曝光后,也只有12%的论文在引用时说明了它们无法重复被引结果的事实。这些结果呼应了2018年的一项研究。在分析了一家社交媒体上的12.6万条相关谣言后,研究团队发现,与经过证实的真相相比,假消息传播得更快更广。研究还发现,机器人账号传播真假消息的比例相当,可见假消息在网上不成比例地泛滥的责任在人,而不在机器。

在解释这类发现时,也蕴藏着一把双刃剑。学术界很看重新奇的结论,包括新发现、新成果、“尖端的”和“颠覆性”的研究。在某种层面上,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将科学看作一个发现的过程,那么在论文中提出新鲜而意外的见解,确实比加固既有的知识或是略微扩展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引人关注。而且,无论学者还是外行,都觉得意外的发现比可预见的、正常而平凡的发现更有趣(也肯定更令人愉快)。

没有一个编辑愿意拒掉一篇日后可能会赢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但问题在于,意外的结论之所以意外,是因为它们违背了迄今为止经验带给我们的信念,也意味着它们很有可能是错的。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审稿人和编辑对待那些“卖弄的”或是戏剧性的论文的标准,比那些逐步推动领域进步的论文更为宽松。而且,那些富有趣味的论文还会吸引更多的关注、讨论和引用。

换言之,科学界存在一种追求新奇的偏好。新奇的观点可能具有重大价值。如果有什么说法令我们意外,那其中或许就蕴含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这里的关键词是“或许”,因为它的前提是这个意外说法至少有部分是真实的。但有时,意外的说法根本就是虚无的。这一切都告诉我们,研究者、审稿人和编辑应该主动修正自己对于新奇的偏好,至于如何修正,已经有人提出了建议。

还有一个问题:就像这篇研究所说的,许多重复性研究关注的是已经很热门的明星论文。和其他普通的研究相比,这些论文可能更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毕竟只考察那些卖弄式的论文也不能反映科学的全貌,因为这违背了代表性规范。我还在其他地方讨论过一个案例:有一篇论文指出了重复性问题,文中并没有透露作者自己的研究方法,但是这篇论文却……是的,广受引用。因此科学家需要格外小心。

在指认无法重复的论文时,他们不能自己就提出了一个无法重复的浅薄主张。

UUID: 0b61bca3-d3f5-46c1-b820-65418a37b88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9-12_这些劣质的研究,为什么更容易受到关注?.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