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个第一届搞笑诺贝尔奖,今天隆重开奖啦!和往年一样,果壳第一时间带来了颁奖回顾和解读。你正在观看的这篇文章,是对本届化学奖研究的介绍;本次推送的头条是对今年所有奖项的总结;今天下午,我们还将对更多奖项进行介绍,不要错过!
电影院里,一幕好戏正在上演。观众们安静地注视着银幕,生怕错过了接下来的展开,放映厅中的空气都变得紧张了起来……“紧张的空气”可不只是老套的修辞手法,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当人们情绪起伏时,他们周围空气的化学组成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通过在电影院里测量空气,一群“不务正业”的化学家发现了这一点——现在,他们获得了今年的搞笑诺尔化学奖。
人们时刻都向周围空气释放着气体分子——这其中包括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包括其他多种小分子的有机挥发物。科学家们在电影院里研究的正是这些化学分子与人们情绪的关系。放映厅环境封闭,有固定的通风方式,人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而且还接受着相同的“情绪刺激”(电影),可以说是绝佳的采样地了。他们从电影院的通风系统接出一根管子,把放映厅里的空气送进仪器进行了实时检测,每30秒采样一次。
研究者发现,影院空气的分析结果确实反映着人们的情绪:电影中每个紧张或动人的场景,都对应着化学分子曲线的小小波动。在他们检测的百余种分子当中,二氧化碳和异戊二烯随电影情节的变化尤其明显:在剧情紧张时,它们的含量都会达到峰值。这应该是因为紧张的情绪令人呼吸心跳加快、肌肉紧绷,呼出的代谢物含量也会随之增加。
这项研究的主谋名叫乔纳森·威廉姆斯(Jonathan Williams),他是一位大气化学家,在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工作。威廉姆斯和同事们的本职工作其实并不是测人,而是测树——确切地说,是在森林里测量植物产生的挥发物,以及这些物质对大气的影响。而至于测量电影院空气的研究,最初其实是他们圣诞假期的余兴节目——此时测量植物挥发物的那台质谱仪刚好闲置,没什么正事要做。
除了情绪,检测结果中还藏着其他有趣的规律。比如说,周六晚上的电影院空气酒精含量总是会比周一更高。而在电影开场前与散场后的时候,空气中硅氧烷分子的含量都会上升——因为这是腋下除臭剂中的添加成分,它总是会在人们穿脱外套、活动胳膊的时候更多飘散到空气中。
虽然充分掌握了场内“气氛”,但实验中科学家并没有趁机看电影的机会。他们没有坐在放映厅里,而是躲在隐蔽的通道盯着接在排风管上的仪器,连电影何时散场都要靠观察数据才能知道。
在满足好奇心之外,威廉姆斯还试图为自己的研究寻找应用价值。比如说,在2018的一项后续研究中,他与同事们测试了用空气来为电影分级的可行性。这项研究发现,上面提到过的异戊二烯分子还真的与电影分级呈现相关性,它说不定可以在评判者争论不休时提供一点客观的依据。
此外,空气化学分析或许也能帮助影院了解观众对电影真实的感受,以及他们会在何时消费更多的饮料和零食。但我估计,电影从业者不会采纳这些建议的——毕竟,研究者是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来测量空气,这设备买一台就要好几百万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