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依然在肆虐,随着疫苗接种覆盖面的逐渐提升,疫情应该会得到有效遏制,但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药物依然是挽救生命所需要的。
在笔者写作的9月7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病例累计约2亿1900万,死亡人数已达455万。从疫情开始,科研人员就在努力找寻治疗新冠的药物,不少临床试验在世界各地展开,但很多候选药物被证明没有明显效果。
2020年10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瑞德西韦(remdesivir)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40公斤的住院需要吸氧的新冠患者。这也是该机构唯一完全批准的治疗新冠的小分子药物。当前,疫苗的接种正在展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疫苗,新冠疫情应该会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在这之前,还会不断有新的病毒变异,有新的感染,新的死亡。研制能抗击新冠病毒的有效药物,依然十分重要。
那么,除了瑞德西韦,还有哪些抗击新冠病毒的候选小分子药物呢?药物治疗的前景是怎样的呢?什么样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对变异病毒例如delta株仍然有效呢?
在新冠爆发的初期,克力芝(Lopinavir/Ritonavir)、氯喹(chloroquine)、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伊维菌素(Ivermectin)、硝唑尼特(Nitazoxanide)被认为是治疗新冠的明星候选药物。但经过严格的临床双盲对照试验后却表明,这些药物对新冠患者的治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不建议在临床上使用这些药物对新冠患者进行治疗。
从药物研发的角度,对病毒复制任何步骤起到抑制作用的化合物,都可以作为候选的抗病毒药物。已有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直接作用于病毒蛋白,称之为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另一种是作用于宿主的抗病毒药物。病毒自身不能复制,需要入侵并且借助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因此相关宿主蛋白也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的靶点。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需要具备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以及高的耐药屏障。
对于像新冠这样的大流行病,口服的药物也是必须的。如果感染者在出现症状早期,能够在不去医院的情况下,接受口服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这对于阻止转重症会起到很好的疗效,也可以减少对医疗资源的依赖。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几类用于新冠治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这些单抗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阻止新冠病毒对细胞的入侵,但是由于抗体药物是生物大分子需要注射使用,所以并不满足口服的需求。
能够满足以上三点的抗病毒药物靶点并不多,目前最有希望的是新冠病毒主要蛋白水解酶(Mpro)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这两个病毒蛋白都是相对保守的,针对这两个蛋白的抑制剂都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对变异病毒也可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
联合用药应是最终的解决方案。由于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虽然它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具有一定的校对(proof reading)的功能,其在复制过程中仍然会产生变异,结果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从研究HIV和HCV抗病毒药物的经验来看,联合用药会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其原理是把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抗病毒药物混合使用以达到高效的抗病毒效果,且延缓或者抑制抗药性的产生。
从这个角度出发,目前仅有的一种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是不够的,针对其他靶点的药物研发也需要继续跟进,最终目标是得到能够抑制所有冠状病毒的口服广谱型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