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的居民常常会在夏天雨后看到巨大的蜗牛成群结队,在路边“横行霸道”,同时,也有不少人注意到,童年时期随处可见的小蜗牛好像都没了踪影?其实,这要归结于一种很多人可能已经有所耳闻的入侵生物——非洲大蜗牛。
作为一种如今在中国南部较为常见、最大可以长到20厘米的大型蜗牛,非洲大蜗牛时不时会以非常惊悚的方式出现在各种新闻或者热搜之中,有时它可以化身为浑身携带病菌的可怕杀手,似乎人一碰就会生病甚至死亡;有时它被传说喜欢同类相食,所到之处片甲不留,甚至连水泥都能吃;而有时它又以白玉蜗牛的身份成为桌上佳肴,或者在宠物市场上成为受欢迎的新奇宠物。
非洲大蜗牛在大陆的标准中文名是褐云玛瑙螺,“非洲大蜗牛”是来自于台湾省的称呼。它属于软体动物门,真有肺类Eupulmonata,玛瑙螺科Achatinidae,它曾经属于玛瑙螺属Achatina,不过最近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非洲大蜗牛和玛瑙螺属关系较远,应当归类于滑胚玛瑙螺属Lissachatina,所以如今的学名是Lissachatina fulica。
非洲大蜗牛来自于遥远的非洲东部以及马达加斯加。实际上,非洲大蜗牛是最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之一,如今几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然而没有翅膀、也不会游泳的蜗牛之所以可以这样到处入侵,和人类或者有意或者无意的帮助密不可分。
非洲大蜗牛在国内的第一例发现记录是在1931年的厦门,据研究,很可能是当时的归国华侨从新加坡带来的热带植物中混杂了蜗牛的幼体或卵。之后这种外来蜗牛就以燎原之势一路在福建、两广、海南扩散,此外这种蜗牛还从别的路径潜入了台湾和云南两省,逐渐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除了意外引入,养殖逃逸野化也是非洲大蜗牛反复入侵南方各地的一个主要原因。
作为一种热带蜗牛,非洲大蜗牛无法熬过平均温度低于5度的冬天,因此它在国内的入侵范围目前只能局限于南部。然而由于其极其广泛的食性和超强的繁殖能力,在它可以生存的区域几乎没有本地蜗牛可以是它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非洲大蜗牛基本上还是素食者,但是相比很多其它蜗牛,它的牙口胃口超好,从各种瓜果蔬菜到观赏植物、甚至到橡胶树、胡椒藤、茶叶、榕树等行道树的叶片……这种蜗牛都来者不拒,每天可以吃掉超过体重十分之一的食物,其巨大的食量导致了很多地区种在户外的经济作物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非洲大蜗牛的确可以说是植物的恐怖杀手,其强大的竞争能力也使得很多本土特有的蜗牛物种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非洲大蜗牛也有超强的耐饥饿能力,据研究,非洲大蜗牛可以缩在壳里完全不吃不喝长达8个月。其广泛的植物性食谱和超强的忍耐力使其很难遇到非吃同类尸体或者其他肉类不可的情况,当然也不排除有人的确观察到过其吃同类尸体的行为,但实际上这是非常罕见的。
至于所谓的“吃水泥”现象,其实很可能是来源于它被观察到会有啃食墙壁表层的行为。其实,这在很多其他蜗牛中都有出现,因为所有有壳的蜗牛都需要摄取钙质来构造自己的贝壳,在野外,碳酸钙石灰岩是最常见的矿物质来源,而在城市里各种没有刷漆、裸露着的外墙则是各种蜗牛们常见的选择,包括本地蜗牛。
蜗牛的用来磨碎食物的“牙”是一种叫做“齿舌”的特殊构造,一般是角质而不是钙质,类似一条长满密密麻麻一排排牙齿的舌头,蜗牛可以用这条“舌头”刮取食物的表面。不过“舌头”上每一排的齿舌的确可以像牙齿那样单独取下,其形态、数量也是各种软体动物分类中的重要依据。
对于如此个大肉厚的非洲大蜗牛,许多人不免要问一句:能吃吗?好吃吗?很多文章都声称这是绝对不行的,甚至连碰一碰都会非常危险,表示它“携带了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寄生虫、会导致结核病、脑膜炎等等疾病”。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就和我国另一种著名入侵生物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一样,非洲大蜗牛也有野生和养殖两种情况,而养殖这种蜗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食用。养殖的非洲大蜗牛大部分是经过人工选育的黑色素缺乏品种,肉色雪白,所以被称作“白玉蜗牛”。这种白玉蜗牛有时候甚至会被染色,出现在宠物市场上。不过被染色的个体很容易死亡,不建议作为宠物购买。
既然这种非洲大蜗牛在南方野外这么常见,那可以像摸螺蛳那样自己捡一些炒来吃吗?答案是绝对不建议。非洲大蜗牛本身和野生的田螺之类一样,一定会携带一些细菌,不过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它会传播结核病之类的细菌性疾病,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就能掉以轻心。真正把非洲大蜗牛和可怕杀手联系起来的是所谓的“广州管圆线虫病”。
虽说这种寄生虫并不耐高温,但是由于非洲大蜗牛个头儿比较大,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炒熟,而炒的时间长又会如同橡皮,对烹饪方法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食用野外捕捉的非洲大蜗牛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行为。此外,直接接触这些大蜗牛如果不及时洗手有的确也有沾染上寄生虫的风险,食用了被蜗牛污染的生菜或者淡水虾蟹蛙类也可能会感染。
非洲大蜗牛作为一种在我国严重危害当地植被作物以及本土蜗牛的入侵物种,无疑是需要尽量控制消灭的,其中撒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消杀方法。蜗牛的皮肤本身保湿能力很弱,会在体表分泌一层粘液进行保湿和辅助爬行,一旦在上面撒上大量的盐,粘液就会变成浓盐水,从而在蜗牛脆弱的皮肤周围形成了一个高渗透压环境,从而导致蜗牛体内的水分被大量抽出,最终脱水而死。
不过虽说撒盐的确是控制蜗牛数量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更适合对付小型蜗牛,想要完全杀死非洲大蜗牛这样的大型蜗牛无疑需要不少盐,这会对植物土壤等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很难大范围使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使用对环境安全性更高、效率更好的各种杀螺药剂对非洲大蜗牛进行毒杀,如磷酸铁、硫酸铝、四聚乙醛等等,并且一般会人工大量捕捉统一杀灭。
所以,要想真正想有效清理一个区域的非洲大蜗牛,还是需要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专业、规范、大面积的消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转发分享这篇推文向更多人科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