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以下文章来源于博物课堂,作者胡杨《博物》8月刊的主打是“赶海”,除了各种鱼虾蟹,编辑们还在海边捡到很多贝壳。贝类不仅好看,还好吃,拥有许多拥趸。于是趁热打铁,我们又推出9月刊的“贝壳”专题,带领大家一起认识市场上常见的贝类,以及自然界中的奇葩贝类,编辑们还现场采访了砗磲和牡蛎养殖。本期博物课堂,就先给大家爆点料。
.做中国最专业的自然科普活动!《博物》杂志旗下的自然科普活动品牌,有线上公益讲座以及北京周末亲子课程。9月《博物》推出特别策划“市场探贝”,教你分辨市场上的各种常见贝类,去海边怎么捡贝壳,围观科学家怎么养砗磲等等。翻开杂志,一起走进贝类的琳琅世界吧!绘图:郑秋旸
砗磲可是贝类家族的明星物种,很多人对它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其实,中国的8种砗磲中,只有库氏砗磲和无鳞砗磲能长到半米长,其他6种最大的也就三四十厘米。在海南省的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砗磲保育基地,编辑们见到一个个巨大的塑料盆,里面养着的就是各种砗磲。只见它们张开进水管和出水管,不停地过滤着海水。不过,砗磲这只是在补充海水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不是吃里面的有机物。
摄影:唐志远
砗磲体内共生着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它们被砗磲吞下后,会在外套膜上定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和氨基酸,为砗磲提供营养。除了体型最大的库氏砗磲外,其他7种砗磲都已在南海所里繁殖成功。砗磲长到五六厘米大,就会送去野放。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海南和西沙放养几万只了,说不定你潜水时看到的砗磲,就出生在保育基地。
摄影:徐一唐除了珍稀的砗磲,科学家们在常见的可食用贝类上花费的精力一点儿也不比养砗磲少。
编辑们前往福建漳州的牡蛎育苗厂,才了解到烧烤摊上常见的生蚝,其实也凝结着科研人员多年的潜心研究。生蚝就是牡蛎,是一种市场常见的海鲜。中国养殖牡蛎的历史可长了,但基本都是野外捕捉、人工饲养,一般个头不大,繁殖期时由于性腺的影响,牡蛎肉又小又柴。上世纪90年代,美国培育出四倍体牡蛎,将其与自然界中的二倍体牡蛎杂交,产生三倍体牡蛎,个大、口感好。这项技术推广到我国,但培育四倍体的核心技术我们一直不掌握。
直到2016年,中科院南海所攻克了难关,独立发明一套新的四倍体牡蛎诱导技术,养殖三倍体牡蛎才真正实现了“国产”。
摄影:唐志远
无论是濒危的砗磲,还是好吃的牡蛎,贝类有太多好玩的东西等待我们挖掘了。本期博物课堂,我们就请9月刊专题组长矫天扬编辑,给我们讲讲,他在采访砗磲和牡蛎养殖时,背后发生的那些有趣故事,感兴趣的朋友记得收听。
主讲人介绍矫天扬《博物》杂志编辑,9月刊“贝壳”专题组长。
9月5日(周日) 19:30 - 20:30
博物课堂直播间
参与方式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本文结尾“阅读原文”更多讲座信息,请关注:【博物课堂】微信号:bowuketang
本期奖品本次奖品是博物小馆原创“天然歪”猫头鹰模型一个!(款式随机)
【认真听课奖】讲座最后,主持人将发布一个跟讲座内容有关的问题,请在博物课堂公众号回复答案,第一位答对的同学将获得奖品。
Q识别二维码后,需要我授权登录是怎么回事?A直播间服务商需要您的头像和昵称以方便与主讲人互动,请放心授权,授权不会泄露头像和昵称以外的个人信息。
Q如何才算报名成功?讲座前会有提醒吗?A点击进入直播间,看到主持人发的消息,就说明您报名成功了~~进入后,点击左上角“直播间”关注博物课堂直播间,即可在讲座开始前15分钟左右收到提醒。
Q错过了讲座怎么办?A与微信群讲座不同,直播间的讲座消息是一直保留的,讲座结束后,您可以随时进入直播间收听回放,只是不能和主讲人互动了。
《博物》官方 | 编辑作者亲自开讲 | 每周日晚七点半直播
在哪里可以听到博物课堂在线讲座?阅读原文微信公众号博物课堂每周更新:(也可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查看)最新讲座预告在线直播互动往期讲座图文回顾点“在看”,给博物课堂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