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帐旅行记

作者: 刘小方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21-08-28

本文详细介绍了蚊帐的历史、起源、传播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艺术表现,特别是其在预防疟疾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当年全球有2.29亿人因为蚊子叮咬而感染疟疾,因此而死亡的人数高达40.7万。数千年来,人类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然而面对蚊子的袭扰,却仍没有更高效的方法,防蚊手段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到目前,最简单、生态的防蚊方法仍是使用蚊帐。

关于蚊帐的起源,西方学界整体性忽略中国,认为蚊帐诞生于古埃及。原因是在古埃及楔形文字中有表示蚊帐的文字,金字塔中也有克里奥佩特拉(约公元前70—前30年)在蚊帐中活动的壁画。但从时间上看,中国人有意识地使用蚊帐可能并不比古埃及晚。如《周礼·天官》就专设“幕人”一职,专门负责天下臣民各类帐子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这其中就包括蚊帐。

人蚊大战,笑到最后的蚊帐。对于如何预防蚊子叮咬,中国古人总结了许多办法,比如用气味驱蚊,靠蚊帐驱蚊。宋代著作《格物粗谈》中说:“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种方式类似今天的蚊香。古人还随身携带香包驱蚊,或在悬挂帐,冬日可防风保暖,夏日可防蚊。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为了防蚊,人类想尽办法,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0—前425年)在《历史》一书中曾写道:“(埃及人)与众多蚊子作战,这是他们发明的招式,塔楼是为居住在沼泽上游的人们服务的。他们爬上塔楼,在那里睡觉,因为风大,蚊子飞不高。但是,那些生活在沼泽周围的人弃用塔楼,采用其他办法防蚊。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网,白天用来捕鱼,晚上爬到网下面睡觉。

如果是穿羊毛或亚麻制的衣服睡觉,蚊子会透过衣服咬人,而有网子隔着的话,蚊子一点也咬不到人。”

比较而言,还是蚊帐或渔网这种物理的防蚊效果最好。

东行日本,浮世绘中的中国蚊帐。在中国,先有帐,然后才有蚊帐。历史学家黄金贵先生认为:从春秋至唐以前,帐一直都是宫室的主要实用性装饰物,既不妨碍宫室的采光、通风,又可防雨雪、御风寒、挡蚊蝇,而且堂室之内因为各种临时性空间分割也需要利用帏帐,因此,帏帐在唐代之前久为盛行。唐之后,随着宫室建筑包括门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帏帐的设置才渐趋减少,但仍不绝于世。

《周礼·天官·幕人》中说:“幕人掌帷、幕、幄……之事。”郑玄注曰:“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幕或在地,展陈于上。”后来“幕”成为专有名词,指将帅的营帐或衙署,也被称为“幕府”。或许正是因为帐幕东传日本,才有了日本历史上重要的幕府时代(1192—1867年)。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隋唐时期,日本曾先后派遣23批使者到中国,系统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和各种文化。

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定礼仪,命令全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夏夜里隋唐中国人普遍使用的蚊帐,应当也是这一时期旅行到了日本。

不过,蚊帐在日本的普及时间相对较晚,这可能与早期中国帷帐材质昂贵有关。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开始依赖由亚麻制作的蚊帐。廉价亚麻的出现,使日本普通民众的得以使用蚊帐。

随着蚊帐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以蚊帐为对象进行艺术创作也在日本大行其道,最具代表的就是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蚊帐下的母子》浮世绘的早期画家铃木春信(1725—1770年)以蚊帐为主题创作了不少画作,尤以《蚊帐下的母子》最为著名。画面上是一间临水的屋舍,屋内一位年轻的母亲正一边忙着系蚊帐,一边回头看着拉住自己衣襟的儿子。那顶青绿的蚊帐似与年轻母亲同高,占据了室内大部分空间。

蚊帐前母子相视而望,母亲的眼里多是慈爱,儿子的表情则颇为调皮,完美展示了日本乡间的夏夜生活。

善于人物画的喜多川歌麿(1753—1806年)也留下了多幅与蚊帐相关的画作。在画作《妇人泊客之图》中,蚊帐的作用更加凸显,画面中六位衣着华丽和服的女子被横陈的蚊帐三三隔开,其中三位安坐蚊帐之内,或轻摇团扇,或梳妆打扮;蚊帐外的三位,或正在系蚊帐,或手捧卧具款款走来,画面轻松安适,层次感和纵深感很强。

从色彩来看,蚊帐整体呈浅绿色,保留着亚麻植物色,上沿的饰边为红色,红绿搭配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远行非洲,抵抗疟疾的蚊帐。英国人戴维·利文斯通(1813—1873年)可能是将中国蚊帐传入非洲的第一人。这位在非洲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传教士和探险家也是首次将疟疾、痢疾等传染病与蚊子叮咬联系在一起的人。

研究利文斯通的学者们发现,他最初最想前往的地方是中国,然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打断了他的中国之行。随后他前往非洲,在30多年的探险中,他横穿非洲大陆,完成了众多地理大发现。在非洲期间,他本人饱受蚊虫叮咬和疟疾病痛的困扰,这让他对蚊帐推崇有加。

时至今日,疟疾在大部分国家已经被消灭,但在非洲、南亚以及南美洲一些地区,疟疾仍然是当地最致命的疾病之一。

《世界疟疾报告》统计显示,全球大约每3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因蚊虫叮咬的传染疾病。其中非洲情况最为严重,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作为一种简单、经济且高效的防蚊“神器”,蚊帐不仅可保护人们在睡觉时免受蚊虫叮咬,还能最大程度降低疟疾的发病率;而且蚊帐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将预防疟疾的重任交给了蚊帐。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约有53%的人口受到了蚊帐的保护,而在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2%。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和商业组织成为“只要蚊帐”机构(一个全球性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合伙人,越来越多的人为饱受疟疾困扰的人们捐赠了蚊帐。到2020年底,“只要蚊帐”机构已经累计筹集7000多万美元,向尼日利亚、中非共和国、加蓬、埃塞俄比亚和科特迪瓦等国家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1300万张蚊帐。

这些蚊帐为受疟疾困扰的当地人带来了福音。

UUID: cfe39dc9-2845-406d-a7a0-2c9ba424be5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8-28_蚊帐旅行记.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