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孕育了无数海鲜,多数我们耳熟能详,但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物种。譬如今天介绍的这款,它们有的长得既像海藻又像贝类,有的更像是爬行动物的爪子,东亚人称它们为“鬼爪螺”,而南欧人则将它们誉为“来自地狱的海鲜”,它们就是藤壶家族的成员:龟足(kamenote)和鹅颈藤壶(goose neck barnacle)。
我们在海边常常都会见到藤壶,它们的适应性很强,能够出现在各种海洋环境里。无论是浅滩的礁石、深邃的洋底、船底、浮木甚至是海龟和鲸鱼的体表,都有它们密密麻麻的身影。对于密恐者来说,它们实在是不太友好。
藤壶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颚足纲鞘甲亚纲蔓足下纲的围胸总目,通俗的说,藤壶并不属于软体动物,而是一种甲壳类动物。因生有石灰质壳板,长久以来一直被误当作贝类,直到上世纪初生物学家观察到藤壶的幼虫后,才认识到原来藤壶不属于贝类,它们和各种虾、蟹的关系更近。
藤壶种类繁多,形态多种多样,可以笼统分为“无柄”和“有柄”两类。譬如藤壶科(Balanidae)的成员,它们柔软的身体被多块石灰质外壳围绕,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座微型的“小火山”;而茗荷科(Lepadidae)成员的石灰质壳板则由肥硕而柔软的柄连接和支撑;它们牢牢地粘附在礁石等固体表面,任凭着海浪的侵袭与拍打,靠滤食海水中的微生物、藻类和有机碎屑为生。
“藤壶”虽然雌雄同体,但倾向于异体授精。它们自身无法挪步,于是许多藤壶演化出了超长的那话儿,即使不能朝夕相伴你左右也要将精子递送到你枕边,这类藤壶的交配范围可达身体直径的20倍。不过,这些“藤壶”都不太好吃,真正能被称为珍馐的是铠茗荷目指茗荷科(Pollicipidae)的一些成员,比如龟足(kamenote)和鹅颈藤壶(goose neck barnacle)。
鹅颈藤壶(Pollicipes pollicipes)主要分布于大西洋东北部沿岸,在伊比利亚半岛因其美味而备受追捧,西班牙人管它叫“Percebes”,在葡萄牙语中则被称之为“Perceves”。“鹅颈藤壶”由深色的圆柱形柄部和十几片壳板包裹的花序状头部组成,外形整体酷似鹅的脖颈,因此而得名goose barnacles。
鹅颈藤壶喜欢生长在常年被海浪拍打的潮间带高潮区礁石上,因为那里的冰冷海水富含氧气和上涌而来的微生物。短短几小时退潮时间则是人们铤而走险采集藤壶的最佳时机,采集过程无疑是一场场争分夺秒生死攸关的战斗,这些采集者们也被人们称为“藤壶猎手”(Percebeiro)。
这种与鹅颈藤壶相似,面目狰狞的海鲜就是龟足(Capitulum mitella),古称石蜐[jié],古人认为它们是一种生长在石缝中的虫子,根据外形也俗称观音掌、笔架、佛手贝、鬼瓜螺、鸡冠贝等,当然,它和鹅颈藤壶一样也不属于贝类,而是一种甲壳动物,又俗称“日本鹅颈藤壶”Japanese goose barnacle。
龟足属指茗荷科龟足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南海和东海沿岸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般生长在潮间带上部,流水强劲的礁石缝隙之中。头部由八块尖利的壳板包裹而成,柄部肌肉十分发达,外侧生有粗糙“鳞片”像极了龟的爪子,靠伸出的蔓足滤食海水中的微小生物。
龟足在日本被称为亀の手(カメノテ),在我国东南沿海和邻国日本,龟足都是产地居民们十分喜爱的小海鲜。宋《三山志》中就这样的描述:“龟足,以形名,坳中肉美,大者如掌”。龟足的烹饪方式十分简单,一般适合白灼或是酒蒸。
海洋孕育了无数生命,也带给我们无数海鲜。还有多少食材是你没吃过的呢?想到这里,不禁对未来的人生充满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