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记忆——日晷之认识误区

作者: 赵大明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21-08-25

本文详细探讨了日晷的历史、作用及其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公众对日晷认识的五个常见误区:起源之误、年代之误、称谓之误、独创之误和分类、辨识之误。

日晷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天文计时仪器。在钟表普及使用之前,日晷曾是古人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在宇宙观上,在对生存空间的认识方面,日晷推动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向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的进步。在中国古代,“盖天说”向“浑天说”的转变,日晷也与有功焉。在时间观上,时间的概念被重新定义,时间的单位被更加精细地划分。

例如,中国古代的“年”字,本意是作物成熟的周期,但日晷出现后,年的概念变成由太阳相对地球的活动周期(即太阳回归年)来确定了。关于时间单位,日晷之前已有年、月、日、时等概念,但这些概念都来自天象,日晷出现后,才有了人造的、更加细分的、源自日晷刻度线的“刻”的概念。

在科学进步方面,日晷本身即属于天文学仪器,又反过来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其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历法的形成和完善,因为最初的日晷首先就是用来测定年度和季节、节气的。正是由于有了日晷,中国人早早便制定和使用了“二十四节气法”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古代中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之,日晷的制作和使用,使人们对“日地关系”这一天文学的基础认识不断趋向正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对日晷缺少系统的研究,对可见的零星史料亦存在严重的误读、误解、误判,加之中国考古发现中罕有早期日晷实物,造成大多数国人对日晷的认识形成了多种误区。误区之一——起源之误。

根据考古资料,在国内学界通行并见于一般教科书的观点是,早在距今大约4000年前,即夏代中国就有了“立竿测影”的工具——圭表,日晷则是其后的事。表是指直立在地面上的杆状物,测量这个杆状物投影长度的量尺称作圭。圭表是用来根据日影的长度测定方向的,还可以根据日影的长度计算年份、季节、节气,但不能计量时刻。后来,表就直接衍化成了日晷的针,因此日晷的晷针亦被称作“表”。

还有不少学者根据对零星史料的研究认为:表和圭表是先后出现的,最初只有表没有圭,表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表仅是用来根据日影测定方向的;从表到圭表,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年(因为史料阙如),但从上古到“三代”之初的夏,至少也要几百年;从圭表到日晷,谁也说不清,从“有据可考”的角度说,至少也历经了一两千年的漫长岁月。

无论是天文学界、数学界,还是考古学界,学者一致的论断是,日晷虽是在圭表基础上产生的,但二者不是一回事。然而,这种“表圭分家”及“圭晷分家”之说成为制造中国日晷起源年代误区的直接诱因。误区之二——年代之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公认早期日晷实物,只有一件内蒙古托克托城出土的汉代日晷。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隋代以前的古籍中,关于日晷的记载——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几乎是空白的。

只有《汉书·律历志》提到一句:“议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刻漏。”《汉书·艺文志》中列有《太岁谋日晷》29卷和《日晷书》34卷,但都是仅存书目,无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中国的日晷发端于何时成了一个长期困扰学界的问题。凭着托克托日晷,我们可以说至少起源于汉代,但是更早呢?这个困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上述的“表圭分家”及“圭晷分家”之说造成的。

其实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日晷发端于圭表,或者圭表就是最早的日晷。这在很多阐述中国历史的国外书籍中已经是这样表述的了,而我们自己却深陷“圭”中,不肯出阁。误区之三——称谓之误。“日晷”作为日晷的专用名称是近代(清末)才确定的,清末以前的古籍中,凡有“日晷”一词者,多系日影之谓。例如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有“相持既久,日晷渐移”,释文把“日晷”称为“古代的测时仪器”,很明显就是不合逻辑、词不达意。

事实上,清末以前,古籍中准确称呼日晷这个器物的名词都是“日晷仪”“晷仪”“日圭”或“日规”等,偶有以“晷”代称“晷仪”的,但很少有以“日晷”冠称日晷的。因为“晷”仅指日影,“日晷”就是太阳的影子,没有器物之义,“仪”“圭”或“规”才是测量的工具。

以笔者之见,日晷恰当的、准确的名称应以“日圭”为佳,因为它不仅(从字形上)形象地体现出中国日晷的起源、沿革,从词源词义上也能更准确地概括日晷的本质,即以太阳来测定时间的工具或装置。不过,本文仍沿用“日晷”这一目前约定俗成的叫法,以避免给读者带来混乱。误区之四——独创之误。许多人都认为,日晷是中国人的独创发明。确切地说,赤道式日晷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独创发明。

然而,日晷与赤道式日晷之间不能划等号,赤道式日晷只是日晷的众多类型之一。从目前国外已有的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还没见到有关古代赤道式日晷的记载或报道。赤道式日晷是中国人最早的发明,这是有据可查的。南宋文人曾敏行(1118—1175年)在《独醒杂志》中介绍了他的叔伯曾南仲发明赤道式盘形日晷的详细过程。这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关于赤道式日晷的文献记录。误区之五——分类、辨识之误。

提到日晷,许多人都会想到那是一个两面有字有针有刻度的圆盘。其实,这只是日晷中的一种——赤道式盘形日晷。除了赤道式盘形日晷外,日晷的类型、式样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特别是近现代日晷。一些特殊类型的日晷,其外观模样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见到这种日晷,不要说普通民众,恐怕连专家学者也未必认得。关于日晷的分类和命名也是五花八门,没有标准。

本文将对各种类型和式样的日晷做一梳理和介绍,相信一定会使读者朋友们眼界大开、脑洞大开。

UUID: 0bdc0211-d332-491a-8c26-69b83920c43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8-25_穿越时空的记忆——日晷之认识误区.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