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3日,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斯蒂文·威斯纳在以色列逝世,享年79岁。他因在量子信息理论、量子货币和量子多路复用领域的工作而闻名于世。当今量子信息蓬勃发展,而Wiesner早在1960年代末就为量子信息知识体系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Wiesner提出了量子信息理论中几个最重要的概念,包括影响量子密钥分发发展的量子货币、不经意传输的先例——量子多路复用和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纠缠辅助通信的例子——密集编码。1960年代末,Wiesner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研究生期间便撰写了可以称为整个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基础文献的《共轭编码》。但由于第一次向期刊投稿未中,Wiesner就此搁置了这篇论文。
直至1983年,这项超前的工作才被刊登在国际计算机协会的期刊Sigact News上。
Wiesner称,加密应用之所以能够运行,是因为攻击者无法利用任何物理手段来复制一个未知的量子比特,以产生处于相同量子态的第二个量子比特。这一被称为“不可克隆原理”的观察结果直到1982年才被命名和发表,但Wiesner却早已在他1960年代末的手稿中将其视为显而易见的背景。
Wiesner之所以被称为“量子隐士”,是因为早在70年代,Wiesner就离开了学术界,加入了犹太教正统派,并从美国搬至以色列,在当地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他相信“体力劳动有益于灵魂”。
Wiesner的女儿Sarah告诉美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家Scott Aaronson,Weisner之所以做此选择,是因为他在硅谷工作时,周末闲暇加入当地的果蔬生产合作社,逐渐对太阳能、清洁能源和太空探索产生兴趣,希望在这方面努力促使世界变得更加和平和安全。
2019年,Wiesner因其关于共轭编码的原创概念,启发了实用量子密码学的发现,与Charlie H. Bennett、Gilles Brassard、Artur Ekert、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Anton Zeilinger一同获得了第二届“墨子量子奖”。
遗憾的是,Wiesner在获得“墨子量子奖”两年后便去世了,而这一他未能亲手接过的奖项也成为了铭记他的科学贡献的唯一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