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咱们已经介绍了很多各地民居,今天来讲讲西藏民居——藏族碉楼。西藏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荒原上的石堆成为人们建筑房屋的主材。藏族人用石块石片垒砌出三四层高的房子,因形似碉堡而得名碉房。碉房虽然年代久远,但在房间的功能分配上,却一点儿也不逊于现代的别墅楼房。
西藏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建筑,而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了两层的楼房。西汉时,藏区先民就享受着像碉房这样的小楼。大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出现碉房的名称。相比汉族民居以院落组合出不同功能的房间,藏族碉房的建筑思想更接近现代楼房。一座碉房中分布着各种功能的房间,包括起居室、厨房、卧室、厕所、储物间、牲畜圈以及碉房中必备的经堂,从生产到生活,一应俱全。
传统藏式楼梯一般都采用活动的斜梯,晚上就收到楼上,防止牲畜爬上来。平民家的楼梯,往往是在一根圆木上砍出台阶。过去只有土司头人的家里才有条件用板梯。无论圆梯、板梯,坡度都很陡,同样是为了防止牲畜上楼。
底层一般是牲畜圈,不住人;同时由于气候干燥,污物很快就会风干。晒场设在屋顶上。把粮食晒在屋顶可以不受遮挡,保证了充足的阳光,还可以防止牲畜偷吃。由于碉房内部开窗很小,光线昏暗,晒场也是人们做家务或晒太阳的好地方。
由坚固的石材垒砌而成,具有很强的防御性。碉房底部的牲畜圈,只设很小的窗户或通气孔,而上层居室排列整齐的窗户面积也不大,有利于抵御寒风侵袭。为了安全,一般只设一个大门。门两边饰有上小下大的黑色边框,寓意为“牛角”,能带来吉祥。牦牛是藏族人信奉的图腾之一,有时主人会把牦牛头骨直接挂在门侧边框上。
面积较大,是整个楼中最重要的空间,具备多重功能。主室内有炉灶或火塘,家里的厨房和餐厅都设在这里。提取酥油、磨青稞粉等日常家务也在此完成。家里来了客人,这里又是客厅。顶层中相对封闭的空间是经堂,一家中最神圣、庄严的地方。藏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家家都在顶层设经堂,以示对佛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