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任何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时,都会出现遗传变异,如果这种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繁衍,那么它就会通过环境的筛选保存下来。而一旦这种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繁衍,那么它将随宿主一同被淘汰。显然,由于无法繁衍,同性恋相关基因的存在并不适合延续。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生殖劣势,同性恋相关基因应该会逐渐消亡。
但是,既往的研究以及历史现实都表明,同性恋相关基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并没有消亡的趋势。不适合繁衍的同性恋基因,为什么能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持续存在呢?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与进化中心的 Brendan P. Zietsch 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英、美两个国家 358426 个自我报告异性恋人群的基因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此前涉及 477522 人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同性性行为遗传特征对比发现,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的异性恋人群,往往拥有更多的伴侣。
对此,Zietsch 教授解释到,“拥有更多的伴侣是求偶成功的标志,我们的研究结果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同性恋相关基因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持续存在。因为,拥有同性恋相关基因的异性恋人群,往往拥有更多的伴侣和后代,因而在进化中更受青睐。
”该研究以 “Genomic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antagonistic pleiotropy may help explain the evolutionary maintenance of same-sex sexual behaviour in humans” 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Human Behavior 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