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肉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猪、牛、羊等动物的生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类的需求,一些疫病也使肉类的产量不稳定。是不是未来吃肉真的很难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肉的出现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动物人造肉。严格意义来说,植物人造肉并不是真正的肉,是一种植物蛋白合成的食品而已。
通常情况下,植物人造肉的主要成分为植物蛋白、色素、稳定剂、防腐剂、水、油脂、调味剂等。其中前3项原料对植物人造肉外观、口感、营养的影响最为明显。目前已经研制出糜状和多款成块、有肌肉纹理的植物人造肉。目前在市场上能买到的人造肉基本都是植物人造肉。
植物人造肉是模仿肉的形色和味道制造出的“肉”。人们喜欢吃肉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肉里面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血红素),当这种物质被加热后就会激活内部反应产生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就是肉香味的来源,所以植物人造肉里面只要有这种物质就成功了一半。科学家发现,在大豆中就有这种特殊物质,再从其他豆类中提炼出蛋白质,从蔬菜中提炼出颜色,从坚果中提炼出脂肪,把这些物质放在一起就能造出植物人造肉。
动物人造肉真正来源于动物,其生产的过程是:首先从活着的动物身上提取一小块肉,这块肉里有干细胞。然后把这块肌肉组织进行过滤,分离成为肌肉干细胞和脂肪细胞。接下来把需要的肌肉干细胞放置在培养皿中,并在培养皿中放入营养液,营养液为肌肉干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让细胞觉得它仍然还在活体组织里,而不是被分离出去,这样细胞能继续进行复制。
1个肌肉干细胞可培育成数万亿个肌细胞,这些细胞逐渐成长为有黏性的肌小管,不断增多后就会形成带状,同时不断膨胀,拉伸成类似肉丝的样子。这些培育肉不论是组织还是结构跟真实的肉类相差无几,可以说是真正的人造肉。而且在人造肉的培育过程中还可以选择让何种脂肪进入其中,使其更有利于人类健康,例如加入有保护心脏功效的ω-3不饱和脂肪酸。
当人们听到动物人造肉的细胞是从干细胞分化出来时,会担心它是转基因食品。其实,培育动物人造肉无需基因工程,因此它不是转基因产品,而是实实在在的肉。科学家认为这种人造肉食用起来很安全,化学添加剂都是在自然营养物质中培育出来的,黏稠粉和着色剂也是严格按照食品工艺标准进行的。因为科学家根除了家畜身上可能出现的任何疾病,所以动物人造肉甚至比真正的动物肉还安全。
从目前来看,人造肉的优势还是相对比较明显的。
传统的畜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例如饲料、土地、水等,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来源之一。人造肉的生产,较传统畜牧业节约87%水资源和96%土地资源,减少89%温室气体排放,更有利于地球和人类的未来发展。对于传统饲养的肉类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能有效地把控肉类的品质和营养成分,只能被动接受。人造肉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配比各种营养成分,可以确保生产出来的人造肉拥有更健康的营养组成和配比。
全球每周有超过10亿头牲畜被屠宰,以满足70多亿人的口腹之欲。相比于传统需要很长养殖期的畜牧业,人造肉可以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人造肉一旦普及,人类也就可以少养殖并少屠宰很多动物。过量摄入红肉(牛、羊、猪肉等)被认为存在健康风险。根据有关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周摄入的红肉不应过多。相比之下,植物人造肉有好吃不胖、零抗生素、零胆固醇等优势。全球素食者、减肥者和动物保护者是很多的。
人造肉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植物人造肉的出现,使他们既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能摄入必要的营养,并且能够品尝到肉类的味道。
人造肉存在哪些问题?植物人造肉的营养与添加剂问题。肉类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单是氨基酸就有22种,其中8种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而肉类中恰好就有这8种氨基酸,所以,人类吃肉不仅仅是为了裹腹和口感,也是为了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但是目前研究出的植物人造肉,与真正的肉相比营养还比较单一,达不到人体的营养需求。植物人造肉在制作的过程中含有更多的色素、调味剂等添加剂,其中在生产加工中各种新型添加剂的使用安全不可忽视,需要对生产中添加的新组分进行系统科学的安全评估。即便能够做到口感完美、营养充足,消费者还是要跨越心理障碍的。
根据国外的一项调查,80%的人不愿意吃实验室的人造肉,担心会有长期隐藏的风险。中国消费者对人造肉的认知也有待提升。2019年某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人造肉月饼,80.8%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买,他们都想要天然、纯净的食品。目前在市场上推广的人造肉主要以植物人造肉为主,动物人造肉的培育还在试验阶段,还没有正式上市的动物人造肉品种。到目前为止,动物人造肉的大规模生产还没有成熟的条件,未来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