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做家务的男人3》,杨千嬅讲的一个育儿观点,我特别认同:相比于成功,面对挫折时不屈不挠,即使跌倒,也能很快复原的能力,更重要。毕竟,无论小到一次考试失利,一次恋爱失败,还是大到高考失利、中年失业,生活中总会充满挑战和挫折。学会跌倒了再爬起来,学会笑对困难,才是我们家长最想让孩子们学会的。
如何让孩子获得这种“面对挫折的韧性”呢?果仁妈今天的文章就来细致聊聊:什么是心理韧性?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亲子帐号。这里有一群好奇心爆棚、爱探索、爱实践的高知父母。提供大视野、体系化的教育观点,分享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文章。给孩子以独立探索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多变的未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发光体。
同样从不利环境中长大,为什么有的人备受精神疾病的困扰,有的人却在逆境中重生,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明明遭遇相似,为什么最终的发展会有如此巨大的不同?精神病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用“心理韧性”这个概念解释了这种差异。心理韧性,又称“复原力”,也叫“抗挫力”,是指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以及受到挫折后,成长和新生的能力。
生来就没有健全四肢的尼克·胡哲把人生过得比电影更精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心理韧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遭遇了重大变故的群体中,比如亲人离世,家道中落,遭遇自然灾害,生于贫困等等。近年来,对该领域的研究更加广泛,个体该如何应对压力等话题被更多地关注了。
对心理韧性有20多年研究经验的Bonnie Bernard认为,高韧性的孩子具备四大特质:社会竞争力,包括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灵活、有同理心、有幽默感、有好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即可以找到解决方法,会做计划,也会寻求他人帮助的能力;自主性,指自我独立和对自己的环境有掌控的能力;目的性,指自己有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
心理韧性,后天可以培养吗?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韧性不是一种人格特质,虽然受儿童自身特点影响,但心理韧性是动态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不同的时期,韧性高低会有不同。培养心理韧性,就好比健身,需要长期的训练和补充营养。后天环境,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心理韧性至关重要。
关于心理韧性的误区:误区一:心理韧性高的孩子不会哭。心理韧性的高低与哭、不哭没有太大关系。
哭有时可以看作是压力的释放和宣泄,是积极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韧性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抵抗力,挺过挫折后获得新生。误区二:心理韧性高的孩子不需要别人的帮忙。正好相反,寻求帮助是提高心理韧性的一种有效方式。误区三:受苦式和打压式的挫折教育利于培养孩子的韧性。一味地受苦和打压可能会起反作用。误区四:男孩的韧性都比女孩高。这可不一定,女孩可能更占优势。
误区五:心理韧性高的孩子生活一帆风顺。生活不可以被预测,心理韧性的高低不是在于遇到的事情,而在于遇到这些挫折和打击后如何应对的能力。
如何培养心理韧性?美国心理协会为培养儿童的心理韧性提供了10条建议,我把这10点建议大概归纳为了3类:第一类:爱自己。1、学会自我关怀和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教孩子学会关爱自己,比如多做运动,好的作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同时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经历的困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2、保持乐观的心态。3、维持日常作息。可以和孩子一起创建一个作息时间表,重点标明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生活,以及教会孩子如何集中精力做他们可以控制的事情。4、自我发现。经历了困难之后,儿童往往会对自己有新的发现,回顾过去,看看自己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了什么。
第二类: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1、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孩子与同龄人建立和维持好关系,与家庭成员多走动,多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关爱。2、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觉得自己弱小的孩子,可以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更多的力量和成就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与年龄阶段相符的公益活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感。第三类:增加对环境的控制感。1、向目标前进。
建立一个或多个可行的目标,可以帮助孩子一步步地朝目标前进,并在遇到挑战时战胜困难。从实现小的目标的开始。2、接受改变。帮助孩子意识到,改变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提前为改变做一个计划,可以从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比如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转折期、在学校被欺负、成绩下滑、与好朋友吵架等等。
如何亲手毁掉心理韧性?相比于如何做,哪些行为最好不要做,也许对大家参考意义更大。
我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做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远离底线,防止踩雷。1、过度控制或是保护。过度控制和保护就好比想让孩子有个强壮的身体,但是家长自己去做了所有的运动,接受了所有的训练,孩子还在家呆着。2、出面帮孩子解决所有问题。当孩子提出类似要求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求必应吗?当然不要,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小问题,如果没有尝试过解决小问题,当有大问题时,自然也会不知所措。3、只关注负面信息。
锻炼韧性不等于打压,如果只关注负面信息,伤害的不仅是韧性,还有可能是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4、虐待和遗弃。这一点不仅仅会毁掉孩子的心理韧性,还会毁掉其他能力。任何形式的虐待和遗弃,无论是情绪还是身体上的,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伤害,有童年创伤的孩子会有更大几率患上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甚至走上极端。5、忽略社会关系的建立。在鸡娃的年代,每个孩子都很忙,不是在上各种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
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因而变得脆弱。很多研究都表明,心理韧性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支持系统,系统越强大,越能帮助孩子走过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