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终于搞出了策划一礼拜,执行长达一年之久的大排档相关项目——《关于大排档美食的几个疑问》。这个项目的主要出镜人是领导,至于为什么执行长达一年之久呢,我也不能直说是因为领导懒……生活再难,也要把领导腹肌画上。项目主要核心讨论的问题是,最常见的几种大排档美食,比如:想要“花毛一体”入味,是不是煮之前都要给它们先开个口呢?烤串上撒孜然粒、孜然碎和孜然粉,哪个能让串儿更香?
冰可乐是冰到几度喝起来最爽?机打的、玻璃瓶的、易拉罐的、塑料瓶的,哪个更好喝?等等等等几个问题。
但是夏天尾巴还是要抓住的!管它是蝉还是大蟑螂,先抓住一个再说。这一回,领导终于出马了,我们先要探究的是——煮毛豆前,剪口和不剪口,对毛豆的咸味影响有多大?小时候每年暑假,我都会帮我妈干一件事,而且很多次,那就是给毛豆剪口。那真是相当繁琐了,每个毛豆要两头都把尖剪下去,一盆毛豆能剪半天。
直到上大学,有了自己可以把持的金钱去大排档,才发现大排档的毛豆都不剪口——一定是他们懒!剪口才更有味儿!但其实吧,大排档的毛豆也挺咸的,难道是他们用盐水泡的?或者是加了超多的盐?很多年过去了,这事儿都成一个疑团了,这次我一定要搞清楚。于是,我决定测一下这两种不同的毛豆煮出来的盐度,用实验数据来说话!
本次实验全部采用化学实验器具和方法,有一种梦回大学化学课的感觉,爷青回!
具体方法是:称同样重量的毛豆,一个剪口,一个不剪口,然后加同样体积的水、同样质量的盐,煮同样的时间。捞出煮熟的毛豆,分别把豆粒剥出来,然后称出同样的质量两种豆粒,记为m1和m2。用研钵把毛豆粒捣成泥。将毛豆泥装入离心管,注入等量的蒸馏水,震荡机震荡15分钟,让豆粒中的盐分尽可能多的溶到水中。震荡完毕的溶液,再经过滤纸过滤,滤去豆渣。将过滤好的溶液,配置成两瓶100ml的标准溶液。
用滴管各吸取1ml溶液,滴入光谱盐度计测定。
选用0.1mol/L的硝酸银溶液,加入酸式滴定管。从容量瓶中抽取10ml溶液,加入锥形瓶,再加入50ml蒸馏水摇匀。用pH试纸测一下溶液的pH值,因为铬酸钾的适用范围是pH值6.2-10.4,避免指示剂不适用。滴入1ml5g/L的铬酸钾溶液(约4滴)。开始滴定。到达滴定终点并记录消耗硝酸银溶液的量。再用空白组做一次对照试验。
做完实验,把数据代入公式,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剪口的毛豆豆粒,比未剪口的毛豆豆粒,盐度高20%左右!
但翻回头来想,我们吃毛豆似乎没有谁是用手剥着吃的,都是用嘴捋。所以口腔能感受到的盐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毛豆的皮。那也就是说,吸饱水的毛豆皮只要足够咸,那吃的时候即便豆粒咸味不足,豆皮上的盐溶液也能在口腔里把咸味找补回来——可能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大排档的毛豆敢于不剪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