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可以堪称是最美丽的水生植物之一。在化石记录中记录的近1.25亿年的历史中,睡莲的进化已经相当多样。原生种在无数人的繁衍和杂交下,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品种。19世纪以后,随着园艺市场的开拓和爱好者的兴起,许多优秀的睡莲品种也被带去了世界各地,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2010年5月18日,在英国伦敦,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一种险些彻底灭绝的世界上最小的睡莲。野外种群已经绝迹,全球仅邱园和德国波恩植物园等机构中保育这种睡莲。其中邱园的数量最多,大约有50株,是该生物在全世界最大的种群。这种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睡莲,从发现到野外灭绝,不过短短二十几年。
1987年德国植物学家Eberhard Fischer对卢旺达阿尔伯丁裂谷植被的研究中,在西南部地区的温泉里发现了一种非常小的睡莲。和寻常生长在湖泊溪流等具有一定水深的睡莲们不同,它生长在潮湿的浅水沼泽地,具有10-20厘米宽的莲座丛,带有短叶柄的亮绿色睡莲叶片裸露在泥土面之上。
在采集了样本之后,活体植株被送往了德国波恩植物园,经过系统的描述和研究,该种于1988年被正式发表,命名为卢旺达睡莲(Nymphaea thermarum,亦称为侏儒睡莲)。
卢旺达睡莲最显著的特征是植株体积小,最小的叶片直径甚至只有一厘米左右。而它的中央生长点则沉入湿泥中,防止发育中的叶片在展开之前变干。该物种如今是世界公认的是世界上最小的睡莲。在此之前,“最小睡莲”是原产自中国的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如今已很难一睹芳容的小白花,而它的杂交后代产生了一个最热销的微型睡莲品种“海尔芙拉”。
2000年,由于瀑布下方河流的渠化,原始种群遭到破坏,不过在河流沿岸的一些地方以及水稻田,少数的植株存活了下来。2009年,这条河流当地居民人为拦截改道,水供应给当地的一个洗衣店使用。受到人为影响的卢旺达侏儒睡莲的栖息地就此干涸,种群完全消失。今天,卢旺达睡莲在原生地已不见踪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野外灭绝(EW)。
2009年,一些种子被送到了邱园。大名鼎鼎的园艺家,在欧洲被誉为“植物救星”的卡洛斯.马格达利纳在经过了一系列失败后,某天灵光闪现,受到了这种植物生态特性的启发,尝试模拟原生境的生长环境并改变气体浓度,才将卢旺达睡莲的繁殖秘密破解——卢旺达睡莲萌发的时候需要足量的二氧化碳来帮助萌发,这才将它从灭绝的边缘挽救回来。
近些年,经过长期的试验,发现往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卢旺达睡莲也可进行深水栽培,长势很好,能开花结实。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宝库,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意义重大。今天的主角听起来好像只是一朵白莲花经历了“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但是最终还能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仿佛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故事。
可是对于很多植物而言,就没有那么幸运的命运了,也许还没有在人为保护繁殖下,就已经因为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永远没了被“逆天改命”的机会了。无声无息的消亡,不被察觉的死去,才是最让人觉得痛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