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恐龙新物种

作者: 铁馆哈士奇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8-14

中国科学家在新疆哈密发现两种新的蜥脚类恐龙——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这两种恐龙属于多孔椎龙类,生活在约1.2-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这一发现丰富了我们对恐龙多样性的认识,并提供了关于这些巨型生物生态和行为的线索。

说到恐龙,可能很多人都对《侏罗纪公园》电影系列里的巨无霸记忆犹新。但除了凶猛的霸王龙,电影里还有很多长脖子长尾巴的超级巨龙,它们叫做蜥脚类恐龙,即便在巨兽横行的恐龙家族中也是最大的存在。

2021年8月1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领导的中国和巴西合作团队的研究,就给我们带来了此家族的两个新成员:中国丝路巨龙(Silutitan sinensis)和新疆哈密巨龙(Hamititan xinjiangensis)。

这两个新的化石产自新疆哈密吐哈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胜金口组,距今约1.2-1.3亿年左右,同时也属于著名的哈密翼龙动物群。上亿只哈密翼龙曾经在此生活,但多场湖泊风暴最终使它们饮恨湖底。这个被称为“翼龙伊甸园”的地方曾密集出土了大量哈密翼龙的化石,甚至还保存了3D立体保存的蛋化石,为我们解开翼龙的演化和发育之谜提供了海量的证据。

尽管早白垩世是恐龙的天下,尽管天上盘旋着乌云般的哈密翼龙,但对于这块大地上究竟盘踞过什么样的恐龙,我们一直知之甚少。不像死了一千万还有一个亿的哈密翼龙那样能靠量取胜,大家伙的骨骼就很难在经历上亿年的地质年代后还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由于暴露地表被严重地风化破坏,在这片伊甸园中,不少恐龙的骨骼和牙齿化石很难被收集研究。不过,苍天不负有心人。

科学家们分别在2008年、2013年和2016年抢救性地采集到了三件化石——一段关联的颈椎、一段关联的尾椎和一段荐椎。他们对化石埋藏在岩石里的未风化部分进行了“反向”修复操作,认为比较完整的6节关联的颈椎及颈肋和7节关联的尾椎分别属于两个新的恐龙属种,才有了我们这次的两位新成员。这两位新成员的命名也很有来头。“中国丝路巨龙”取自“丝绸之路”,因为其发现地哈密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

而“新疆哈密巨龙”的名字来源则简单粗暴得多,就是由产地命名。它们两个所属的多孔椎龙类(Somphospondylan)属于巨龙形类(Titanosauriformes)大家族的一个分支。有这么一个得自泰坦巨神的家族族名,就不难看出这家族里有不少大家伙了,比如以国为名,身长超过30米的阿根廷龙。

多孔椎龙类恐龙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各大陆皆有发现,其主要特征为较长的脖子和前肢,牙齿为棒状,方便将眼前的植物大面积刮下并吞进肚子。多孔椎龙类的化石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白垩系地层中并不罕见,主要分布在甘肃、河南、山东、辽宁、广西等地区,但在新疆白垩系地层中本次为首秀。

中国丝路巨龙虽不如阿根廷龙那么巨大无比,但是其所保存的10-15节的6联颈椎的总长度也达到了3米左右,即便保守估计,它的身形也得有个20米。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在颈椎化石旁边发现了一截哈密翼龙的下颌骨,这也说明了这两个物种共处一个环境下。但究竟是不是在巨大且缓慢移动的丝路巨龙身上停满了哈密翼龙,顺便还帮它挠挠痒,就要靠各位的想象力了,反正化石是没说那么多。

而新疆哈密巨龙保存的是4-10节的7联尾椎,单个长度从210-320mm不等,推测其体长约达到17米。科学家根据化石特征将其进一步归为巨龙类(Titanosauria)。另外,在新疆哈密巨龙尾椎旁边被一起发现的还有一枚兽脚类恐龙的牙齿,这个小牙齿应当不是来源于巨龙的捕杀者,反倒有可能是个来吃死掉巨龙尸体的恐龙“秃鹫”。不过鉴于新疆哈密巨龙骨头上并没有被啃食的痕迹,所以这个猜测还没有证据。

说到底,哈密翼龙动物群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吃素吃肉的都全了。这多样性,在吃货们的眼里可够个一桌大餐了(狗头)。

UUID: 8225df8e-99db-4308-a987-3cccc641e13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8-14_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得巨龙终不还:中国科学家发现恐龙新物种.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