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2021年8月3日报道,自7月20日以来开始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已外溢波及至多个省份。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温科学的消毒方法,学会高效、稳妥地杀灭病毒和细菌,将新冠病毒传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消毒剂呢?使用和储存消毒剂时应该了解哪些事项,注意哪些问题呢?
消毒酒精特指的是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
酒精可以让蛋白质变性,新型冠状病毒由于病毒外有蛋白质包膜,因此可被酒精杀灭。事实上,如果酒精浓度过高,会很快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凝固的膜,阻止了酒精渗进其内部,也就难以杀死它们了。而如果酒精浓度过低,对蛋白质的变性能力弱,也不容易杀死病毒。但是乙醇易燃易挥发,闪点约为13℃,75%的酒精消毒液闪点约为23°C,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
因此,使用酒精消毒时,一定要远离火源, 另外,乙醇的爆炸下限约为3.3%, 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消毒, 室内禁止喷洒式消毒。
含氯消毒剂是指在水中能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活性次氯酸的一类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次氯酸钠等)。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及少量表面活性剂。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之所以叫84消毒液,是因为北京地坛医院在1984年研制出了这种能够快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84消毒液具有刺激性气味,其有效氯含量5.5%~6.5%。NaClO可水解生成次氯酸(HClO),这也正是84消毒液的秘密“武器”。因为HClO虽是弱酸性,但它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细菌、病毒等)氧化,使其变性,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空气中的CO2(二氧化碳)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这三类是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代表物质。其中的过氧乙酸(C2H4O3)具有超强的氧化性,所以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不过,大多数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使用前需要测定有效含量,配制的稀释液,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两天;由于过氧乙酸的强腐蚀性和刺激性,配制消毒液的容器要用塑料制品,长期使用会对眼睛、呼吸黏膜等造成损伤;配制过氧乙酸时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产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因此一般不推荐家庭使用过氧乙酸。
除了上述常见的一些消毒方法,乙醚、氯仿等少见的消毒剂也被认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但乙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而氯仿在保存不善时,很容易产生毒性很高的光气致人死亡,因此这些危险品在居家生活中极少使用。
除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我们也要清楚,家庭消毒不宜频繁,过于频繁对健康也是不利的。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指出,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消毒要有针对性,对马路反复喷洒消毒剂、往汽车轱辘上喷洒消毒剂,这种方式意义不大,或者说是没有意义的,而对电梯按钮、门把手、手动水龙头等人员接触比较频繁的部位是消毒的重点。
对于当前的情况而言,大家更要记住,接种疫苗、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依然是我们对抗疫情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