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后你的曾曾曾孙子早没了,而这场实验还在继续

作者: 窗敲雨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8-08

本文描述了一项历时500年的微生物实验,旨在验证细菌休眠体的存活时间。实验从2014年开始,预计到2514年结束,期间将定期观察和记录细菌的活性变化。

2514年6月30日,一位未来的科学家走进了爱丁堡大学的一间微生物实验室。Ta打开一个已经开始腐朽的木盒,里面躺着最后几只玻璃安瓿(bù),以及一份泛黄的文件。在文件说明的指引下,Ta用酒精仔细消毒了安瓿,小心地折断它,加入培养基溶液。接下来,安瓿里的一些休眠的细菌或许会苏醒过来,为一项历时500年的实验添上最后的一组数据。

如果这件事确实能够顺利地发生,Ta的老前辈查尔斯•科克尔(Charles Cockell)想必会非常开心——虽然那时科克尔早已不在人世,也无法知道实验结果到底如何。

2014年,微生物学家查尔斯•科克尔和他的合作者开启了一项很有野心的长线计划——他们想用整整500年时间来做一个实验,从2014年一直做到2514年。是什么实验需要如此漫长的观察?

其实说起来倒也很简单:验证细菌的休眠体到底能“活多久”。细菌总给人短命的印象,但一些细菌在环境恶劣的时候能够进入高度脱水、抗性极强的休眠状态(例如芽孢),这种休眠体能保持活性的时间就很长了。如果再遇到合适的环境,它们还能迅速恢复成活跃的繁殖体。

之前科学家们就已经感受到,这些细菌休眠体“保质期”是很长的,但具体有多长其实并没有人知道。只是偶尔会有一些个例报告显示,它们似乎是真的能休眠很久很久,例如有研究者从距今2500万年至4000万年前的琥珀中发现了仍然可以复苏的细菌芽孢。为了解决这个简单但仍然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科克尔团队决定:总之先观察500年看看吧!

于是,研究者们选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一种拟甲色球藻属(Chroococcidiopsis)的蓝细菌,把它们的干燥休眠体分别封进了800个玻璃安瓿。他们计划定期打开一些安瓿来培养观察,看细菌的活性是否发生了变化。一开始的25年,他们会每两年取样一次,而之后的475年则是每25年取样一次。

然而,后人真的会按时做实验吗?

500年实验本身做起来并不费力,毕竟大部分时间每隔25年才需要开工一次,剩下时间只要把密封的安瓿保存起来就好。真正的问题在于:要怎样才能保证几百年之后的科学家还会按时取样?五百年对人类来说真是相当久的时间,谁也无法预测这中间会发生多少变故。实验的说明文件可能会丢失,保存安瓿的木盒可能会损毁,电子存储介质可能早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甚至连爱丁堡大学都不知道还在不在……要怎么办?

难道应该像老祖先一样,把实验规程刻在石头上吗?研究者倒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时常保持更新才是更保险的方法。研究团队要求,在每隔25年取样的同时,实验者也应该对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文档分别进行更新和备份,帮助这些文件适应新时代。当然,即使是这样,我们依然无法保证这项实验最终的命运,而且肯定没法看到它的最终结果了……

UUID: d31112a8-193c-4e52-8943-9d2f5581327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8-08_500年后你的曾曾曾……孙子早没了,而这场实验还在继续.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