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苦夏时节,现代人可以在空调房内感受清凉,在没有现代科技成果加持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消夏避暑的呢?古人消暑的方式有很多,保持心静自然凉的好心态,或许是最为廉价的避暑方式。一些大户人家则颇为讲究,或寄情于山水之间,纵享自然清凉;或由侍女摇着蒲扇,独享徐来清风;甚至不惜耗费巨资营建水上纳凉空间——水阁,凭借水轮动力洒水消暑。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懂得运用天然冰块来制冷了。
先秦时期制作的冷饮主要以冰镇的米酒为主。《楚辞·招魂》中有“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指的就是人们所制作的冰米酒。西汉时期,随着汉武帝派遣张骞打通丝绸之路,大量的西域美物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其中就有葡萄酒和奶酪,增加了汉代以后人们的冷饮品种。宋代时,将冰块斩碎,用透明的琉璃碗盛好,浇入甘蔗汁,就可以调出一碗甜腻冰凉的饮料,这是宋代上层社会钟爱的消暑圣品。
除了冰镇米酒、冰镇甘蔗汁等传统冰镇饮料外,宋人还推陈出新,发明了许多新的饮料。蜜沙冰是北宋朝臣每年夏伏之日必吃的冷饮,类似于今天的红豆冰沙,即在蜜糖红豆沙里混合冰屑。北宋时冰镇饮料也更加平民化,推出了绿豆汤、甘草水、荔枝膏水等酸酸甜甜的饮料,经由冰块降温变得清凉爽口,消暑效果颇佳。在北宋都城汴京,冰镇凉水摊十分常见,小贩会在街衢巷口支一把遮阳的青布伞,放几套简易桌凳,设一摞杯盏,以为标志。
三伏天,冷饮食铺生意持续火爆。除了冷饮之外,店家还推出砂糖绿豆、黄冷团子、鸡头穰等凉爽小吃,与现代的甜品店相差无几。进入南宋以后,临安城的凉水种类琳琅满目,如卤梅水、金橘团、木瓜汁、鹿梨浆、椰子酒等。盛夏时节,临安城内的茶肆也会顺势推出一系列的冰镇特饮,如梅花酒等,以招徕四方宾客。
此外,《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文献中也都记载了宋人炎炎夏日所吃的“冰雪爽口之物”,如紫苏饮、杨梅渴水、木瓜渴水、绿豆水、甘豆汤、甘蔗汁、葡萄浆、五苓散、大顺散等。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冰水还冠以“药冰水”的名义,如富家散暑药冰水,成为商铺主打的独家秘方冰镇饮料。尽管价格昂贵,但深受人们的追捧。
为了吸引顾客,售卖冰饮的商贩还给这些饮品冠以十分雅致的名称,如“冰雪甘草汤”“雪泡缩脾饮”“雪泡梅花酒”“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等。其中,“雪泡缩脾饮”类似于今天广东人常喝的凉茶。在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之中,也描绘有一些专门售卖“香饮子”的摊位。与当今许多年轻人爱喝冰红茶一样,宋代人对一种非茶之茶——熟水也情有独钟。
所谓熟水,指的是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保健饮品,它是用特定的植物或果实为原料煎煮而成,类似于花草茶。据记载,宋代畅销的熟水就有豆蔻熟水、鸡苏熟水、紫苏熟水、沉香熟水、麦门冬熟水等。宋末元初文人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亦记载有“御宣熟水”,说的是宋仁宗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熟水予以品鉴,认为紫苏熟水品质最佳,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宋代也有冰茶。
据传,一位名叫何德休的文人别出心裁地创制了一种冰茶,并邀请好友来府邸品尝。茶童将准备好的冰块取出,缓慢放入细嫩的茶叶之中。随着冰块渐渐消融,屋内之人顿觉暑气渐消,何德休所制的冰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并称之为“妙饮”。南宋末年,受北方蒙古人习俗的影响,社会上开始流行一种叫“渴水”的饮品。
渴水,又名“舍儿别”,据说是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时喝到了“舍儿别”,因觉得特别清爽,所以将制法带回中原,并由此流传开来。此后,“舍儿别”成为蒙元宫廷的常用饮料,并流传至民间。据考证,渴水类似于现在的水果酱,即将制作好的酱料放置在特定的容器内,喝时需舀取少许,然后再冲入开水,既可热饮,亦可冷饮,十分便捷。说到冰激凌,大部分人会很自然地认为这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其实不然,早在隋唐时期,中国人已发现了硝石的特性,不仅可以制作火药,而且还能使水凝结成冰霜。宋代时,人们已掌握了冰激凌的简易制作方法。当然,宋代的冰激凌与现今人们所食用的冰激凌不尽相同。更确切地说,宋代的冰激凌更像是“冰酪”,即一种在碎冰或刨冰中加入砂糖、乳酪等食材后研制出的冷饮。不仅如此,宋人还善于利用牛乳、羊乳等乳制品,制作口味极佳的酥山。
酥山的主要成分为酥、蜂蜜或蔗浆等,将成品的酥加热至融化状态,拌入蔗浆或蜂蜜调味,并用手将银盘中的酥塑成山的形状,放入冰鉴冷冻定形,即可食用。据记载,酥山出现于唐代。1987年,在陕西西安长安南里王村发现了一座中唐墓葬,墓室中有一幅壁画,画中长方形食案正中的盘子上,就盛放着唐代上层社会所追捧的酥山。
为了让酥山既好吃、又好看,人们还会在摆盘时点缀衬物,如盘边装饰一些鲜艳的小花,或在白白的奶酥上淋上一些着色的红汁等。值得一提的是,宋人还会制作冰糕。据记载,北方的宋人习惯在冬天时用铜盆接一盆水,然后往水里放少许糖,并掺入果汁和果胶,然后端至室外使其结冰。待整盆水都凝结成冰后,将其放置在冰窖之中。来年夏天时,人们将冰块切割成若干小块,或者雕刻成各式小动物的造型,以此吸引馋嘴的孩童。
对宋人而言,最惬意的莫过于在热浪炙人之际吃上一盘“冰盆浸果”。宋人品食“冰盆浸果”的生活细节,还体现在众多名画之中。南宋画家刘松年创作的《十八学士图》中的“棋弈图”左下角的石桌上就放置有一个果盘,果盘内装有几颗桃子,还有大冰块,正是人们所食用的冰镇水果。元初画家刘贯道在描绘南宋士大夫生活的《消夏图》中,亦画有一个果盘,搁在一张木几上,果盘里装有水果和冰块。
明代画家临摹的《消夏图》,其构图完全模仿刘贯道,画中的水果冰盘则更为清晰。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的饭店可提供各式菜品,“或热或冷,或温或整,或绝冷、精浇、膘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这里的“绝冷”之菜,指的就是冰镇的凉菜。不仅是凉菜,还有各式冰镇甜点,都可以提供相应的外卖服务。从《清明上河图》中亦可窥见,汴京城的“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于是,饮食店在提供堂食服务的基础上,还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送餐服务,这其中就包含各式冰镇甜点和冷饮的外卖服务。南宋时,临安城内的富贾士绅颇为乐善好施,在酷暑时节常向穷人分发冰镇解暑的凉水,清凉冷饮已成为宋代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