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不得不了解的冒充者综合征

作者: 姚丹凤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21-08-04

冒充者综合征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有这种症状的人即使在职业生涯上已相当成功,却总感觉自己像个“骗子”。这种现象对研究人员的职业热情和科学追求有着严重的侵蚀作用。文章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揭示了冒充者综合征对个人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克服这一心理障碍的方法。

有冒充者综合征的人可能在职业生涯上已相当成功,却总感觉自己像个“骗子”。这种现象最早是由克兰斯(Clance)和因墨斯(Imes)在1978年对150名成就卓著的女性研究总结发现并命名。冒充者综合征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自我低估现象或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尽管表面上人畜无害,但冒充者综合征会在人体内部悄无声息地搞破坏。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冒充者综合征可以是致命的:它消耗精力,侵蚀科学追求和职业梦想。

在一个寒冷的春日里,我正与一位来自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态度友好的合作者开会。那时候我还没有发表过任何论文,但在基于身份的加密项目和访问控制项目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且已经高分通过了为期一周的可怕的编程博士资格考试。可是,当初次见面的合作者突然问到我是否熟悉公钥基础架构(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时,我还是措手不及。

我迅速摇了摇头,尴尬地笑着说,“不知道”。然而实际上,我很了解PKI,但是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一下子显得很傻。日历翻到2014年,我获得了一所大学的终身教职,5年前(2009)我因解决夫妻异地问题而搬到这里。终身教职是拿到了,但人也累垮了。庆幸的是,我相对较快地走出了轻度终身制后抑郁症。但我很快发现,在电视、新闻和广播电台采访我工作的时候,我的表现总是糟糕透顶。

在2017年的一个高规格采访中,我看起来就像个超级大骗子。因此,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一直没播这段采访。很久之后我才知道,患有冒充者综合征的人的大脑会对潜在的威胁信号做出过激反应,这会抑制前额叶皮层的大脑通路——这种现象被称为杏仁体劫持(Amygdala hijack)。简而言之,我一害怕就不能思考,而且这种情况屡屡发生。

UUID: 1f2085fa-9daf-4ef8-96f0-a4f279b6248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8-04_“我是骗子吗?”研究者不得不了解的冒充者综合征.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