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9亿,约占总人口的13.50%。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是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但老龄化的到来又可能造成一些问题,那么,人的寿命多长为好呢?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也难以回答。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公众,大多会认同人类的寿命是有极限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只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寿命。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寿者的遗传密码中有特殊的基因。2021年5月4日发表在《数字生命》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活到105岁以上的人往往具有某些遗传相似性。这些遗传相似性从两个方面提高了寿命,一是有长寿基因突变(有益基因突变多),二是有害基因突变少。
研究人员在意大利各地抽取了81位年龄在105岁以上的长寿者的血液样本,同时也对平均年龄为68岁的36位健康人进行了同样的血样抽取,并对两组人员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比较和寻找长寿者和年龄较小人群之间的基因差异。结果发现,在105岁人群组中,有少数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中最常见的变异与STK17A基因活性增强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总是有生有死,处于一个良性的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最终会造成机体死亡,缩短寿命。
此外,105岁人群组的有害基因突变较少,这有助于保护他们免受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侵袭,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
长寿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生活方式。只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促使和诱导有益基因发挥作用,同时抑制有害基因。不抽烟,不喝酒,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和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寿命的影响甚至超过基因。
关于寿命,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如果真的可以用药物和基因技术延寿,人们是否愿意这么做?人是否活得越长就越好?有人愿意以各种方式延长寿命,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寿命越长越好。相比活得长,健康而幸福地活着或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