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嗑了药,也会上瘾吗?

作者: 栗子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7-29

捷克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含有甲基苯丙胺水域的褐鳟鱼会出现类似人类药物成瘾的戒断症状,表明鱼类也可能受到毒品的影响。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毒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还强调了优化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非法药物对环境影响的必要性。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2700万人服用冰毒(甲基苯丙胺)或相似的药物。不过,会被冰毒伤害的不只是人类而已。甲基苯丙胺很难被人体完全吸收,它会随着排泄物流出体外,再通过下水道进入自然水体。那样,水里的生物们也可能受到影响。比如,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一些废水处理厂的下游水域,甲基苯丙胺的浓度达到每升1微克是常有的事。

于是,一群来自捷克的科学家想要知道,鱼类生活在这样的水中,会不会染上毒瘾。科学家找来120条养殖的褐鳟,都是1岁的年纪,身长也相近,但它们从此有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其中,实验组的60条鳟鱼被送进一只水箱,里面的水含有每升1微克的甲基苯丙胺,它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8周。与此同时,另外60条鳟鱼作为对照组,会在不含药物的水里度过8周。

接下来,就该观察鳟鱼有没有上瘾了。这里要用到一个巧妙的水槽,它分为两个区域:一片区域的水被冰毒污染,另一片没有。两组鳟鱼要在这个水槽里住10天,不过每条鱼可以自由选择住在哪一区。科学家发现,被冰毒围绕了8周的鳟鱼们,更偏爱污染区,尤其是在进入水槽的前4天。研究团队相信,这就是一种戒断症状,在药物成瘾之后停药,鳟鱼便开始找药了。相比之下,那些不曾接触冰毒的对照组,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喜好。

这样的“选择水槽”早在2002年就出现了,原本的用途就是观察水生动物对一些污染物的反应。有了它,动物对某种物质的偏好,或对某种物质的回避,就能量化了。像上文提到的,在含有冰毒的水箱里浸泡8周后,鳟鱼进入新的环境,也会忍不住游到污染区继续嗑。但戒断症状不止于此,这些鳟鱼的活动量也有明显减少,不像对照组那样活跃。

科学家说,戒断会给鳟鱼带来压力,活动量小、探索新环境的能力下降,就是它们面对压力作出的反应。这也是人类戒毒时的典型表现。而鳟鱼会出现这些反应,可能和冰毒进入了大脑有关。在脑组织里,甲基苯丙胺会被代谢成苯丙胺。科学家发现,选择待在污染区、且活动量小的那些鳟鱼,大多就是脑子里有苯丙胺的鳟鱼。

大脑受到侵袭,鱼类的正常生活也可能受到影响。对药物上瘾后,它们可能对觅食或交配这样的基本活动丧失兴趣,也可能难逃捕食者的袭击。好在,脑组织里的苯丙胺含量,还是会随着戒断时间的推移慢慢降低。但这并不代表冰毒对鳟鱼的伤害不大。科学家发现,在这10天的戒断结束之后,冰毒对鳟鱼的行为影响已经消失,但依然留下了痕迹:鳟鱼大脑里有不少物质都与从前不同了。

也就是说,冰毒对鳟鱼的影响不只是戒断过程的痛苦而已,很有可能是长期的。这一点也与人类相似。除此之外,接触毒品不光会影响那条鱼自己,成瘾这件事还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再下一代。科学家还提到,实验用的褐鳟在南极洲以外皆有分布,是许多捕食者狩猎的对象。假如这个物种受到毒品的影响,也可能殃及食物链上的其他物种。

其实,人类早就不是第一次关注毒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了。2019年,英国有一项研究对15条河里的淡水虾取样,结果每一条河的虾体内都检测出了可卡因。而且,在这些虾体内检测出的非法药物,比一些合法药物的含量要高。有些污水,还没经过处理就流进了江河湖海。另一些污水接受了处理,但很多污水厂并没有应对非法药物的能力,因为它们原本就不是为此而设计的。

也许今后,处理污水的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评估非法药物对环境的危害,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去除更多的有害物质。而对普通人来说,不碰非法药物,应该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事。

UUID: 6ce41847-99cb-45b2-9aaa-798f9ec5996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7-29_一条鱼嗑了药,也会上瘾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