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加州秃鹰,科学家操碎了心

作者: 悲催的铊宝宝、氪罗钡路斯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7-24

科学家们通过人工繁育和训练,成功帮助加州秃鹰种群恢复,使其能够适应野外生活并远离人类威胁。

在美洲原住民的传说中,加州秃鹰无所不能:它们能吞下月亮,能取人性命,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秃鹰重新创造了人类。现实中的加州秃鹰(Gymnogyps californianus)是北美洲大陆最大的鸟类,翼展接近3米,能在海拔4600米的高空翱翔。它们飞行时不必高频次地拍打翅膀,借助热气流的升力,舒展着双翅就能滑翔几千米。然而,自19世纪以来,这种猛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野生加州秃鹰的数量不断减少。

原因有很多,比如栖息地被破坏,比如摄入有毒食物(铅中毒),比如人类的偷猎行为。到1987年,加州秃鹰仅剩27只。同年,美国联邦政府批准了一项非常激进的保护计划:捕获仅存的20多只野生加州秃鹰,分别安置于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和洛杉矶动物园,希望在研究者和动物园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人工繁育的方式重新扩大秃鹰数量,并建立两个地理上互相独立的秃鹰种群,最终将它们放归野外生存。

要种群旺盛,就要多一点新生儿。加州秃鹰的生娃规律是:每隔一年产一枚蛋;如果这枚蛋没有孵化成功或者孵出的小鹰惨遭不测,它会在当年的繁殖季或次年再生一枚蛋。针对这一习性,圣地亚哥动物园的研究者想出一个“偷娃”策略:把第一枚蛋悄悄取走进行人工养育,这样秃鹰妈妈就能比正常频率多生一胎了。成长为猛禽的道路,充满挑战。在面世之前,小鹰可能就会遇到鹰生第一道挑战:破壳。

两个月左右的孵化期后,若小鹰没能破壳而出,可能会因缺少空气而死去。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会采用一种叫“辅助孵化”的技术来帮助这些小鹰:在蛋壳上小心翼翼地凿开一个小洞,给小鹰提供一点空气;若小鹰仍没破壳,工作人员会再取下小块蛋壳等小鹰自己出壳。

经过五年努力,到了1992年,加州秃鹰的数量增长到了50多只。但“增长”并非研究者和工作人员的最终目标。

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让这些人工养大的加州秃鹰们回到野外后,能够很好地适应野外生活。要达成这个目标,研究者们面临的问题是:一面要照顾好小鹰,一面要让它们警惕人类。为了避免秃鹰把人类与食物和照料联系起来,工作人员会扮成“秃鹰家长”喂小秃鹰。光让小鹰吃到还不行,还要让小鹰学习“怎么吃”。

工作人员会观看秃鹰父母跟小鹰互动的录像,细致地模拟秃鹰父母的真实喂食场景,把肉甩在小鹰旁边的地上,翻来啄去,来跟人工养育的小鹰互动。

待小鹰们长大些,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将它们放归野外。问题又很快出现:小鹰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在广阔天空翱翔,而是在人类周围制造了一些麻烦。野生秃鹰会在一次次惨痛教训中学会远离人类,而这些人工养育的秃鹰放归后,不仅会亲近人类,还在人类社区里到处乱转。

基于以上教训,研究者们建议,要教会小鹰“一定距离内的人类是有危险的”,毕竟人类不仅可以徒手,还能利用工具远距离伤害小鹰。工作人员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负面刺激”。比如,放归小鹰前,要为它们做体检和身份标识,但工作人员发现,看到陌生人在围栏附近的小路走过时,小鹰只是定定地待在原地,不知躲闪。

为了让它们形成“陌生人警报”,10多位工作人员会立马冲入围栏,用网把小鹰就地扑倒,再来个全套体检(包括“抽血”),再贴个身份标签。

经过各种训练,放归越来越顺利。2003年,放归加州秃鹰的第一只“鹰二代”在亚利桑那州成功离巢。到2019年,野外加州秃鹰的数目已经超过了300只。根据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2020年12月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加州秃鹰的总数已经壮大到了504只。这些秃鹰中,有的依然在动物园里,有的已经拾起对人类的警惕,重返自然。

UUID: 6dec03b7-cf6b-4277-be1b-31a5775982d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7-24_偷蛋、假扮父母、关禁闭……为了保护加州秃鹰,科学家操碎了心.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