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今天,我们已经深切地体会到疫苗对于预防传染病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疫苗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中国,当时“人痘接种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以预防天花。疫苗(vaccine)一词,则源于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并推广的牛痘,这一技术比传统的“人痘接种术”更安全,也因此在各国得到应用,并最终帮助人类消灭了天花。
谈起疫苗的发明,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挤奶的女工不会感染天花,从中获得了灵感:牛痘能防止天花。1796年,詹纳从一个美丽的挤奶女工的手臂上取出牛痘接种到了一个八岁的男孩身上,然后这个男孩有了对天花的抵抗力。这也宣告了疫苗的诞生,也被认为是现代医学的开端。
这是一个不仅简化而且美化了的故事,容易在大众中传播,但要从一个伟大的发明的过程里获得营养,必须去追溯真实的历史。在真实世界里,疫苗的发明远不是故事里那样简单美好,却更加精彩。让我们来回顾历史,探寻疫苗发明的源头。人痘的发明在1801年发表的《疫苗接种的起源》一文里,詹纳这样描述道:“我对牛痘研究的开端,要追溯到25年前。作为一个乡村医生,我那时经常被叫去为当地人进行天花接种。
期间我发现,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无论怎么去进行天花接种他们都没有反应。我发现这些人都曾经患有过一种当地人称为‘牛痘’的病,这是一种通过奶牛传给人的疾患,人在挤牛奶的时候因为接触了牛乳头上的脓疱而被传染。这个发现让我感到好奇和兴奋,于是开始了对牛痘的调查和研究。”
根据文献记录,人类首例人痘接种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宋代。
清代出版的《痘疹定论》中记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古代中国真正在一定规模上应用到民间的人痘接种,是在十六世纪,也就是中国的明朝晚期。关于这一点,很多明末清初的文献都有记载。
疫苗发明的基础是人痘。
其实,英国人痘接种技术是从其它国家引进的,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从人痘到牛痘中间有哪些关键的里程碑?第一,就是人痘接种的出现。根据文献记录,人类首例人痘接种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清代出版的《痘疹定论》中记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
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
从人痘到牛痘,中间还有三个关键的里程碑。人痘的优化接种人痘的原理,是让被接种者接触含有天花病毒的物质。在天花病毒进入被接种者的体内后,人体免疫系统就会产生针对天花病毒的反应,比如产生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所以当种过痘的人在再次遇到天花病毒的时候,免疫系统就能够把天花病毒消灭,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疫苗的诞生:1796年,詹纳从一个美丽的挤奶女工的手臂上取出牛痘接种到了一个八岁的男孩身上,然后这个男孩有了对天花的抵抗力。这也宣告了疫苗的诞生,也被认为是现代医学的开端。詹纳的伟大就体现在这里,在面对作为多种感染性疾病的集合的“牛痘”的时候,凭借细心的观察、大胆的假设、以及少量但优雅的试验,他提出了“真牛痘”和“伪牛痘”的概念,并给出了区分两者的办法。
利用“真牛痘”,詹纳将牛痘接种的有效率提高到了和当时人痘接种相当的水平,而副作用则远低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