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对黑洞不陌生,它们是宇宙中最惊人的一类天体,是一种连光都无法逃逸的奇妙的引力团块。黑洞是由奇点的存在定义的,它的“边界”就是事件视界。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进入这个边界便有去无回,再也无法逃脱。
由于极端的引力,黑洞附近的时空结构会被改变和扭曲,空间甚至时间的行为都很奇怪。空间会发生急剧弯曲,光线也会发生偏转。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非常靠近黑洞的光线可能偏转得很厉害,甚至会在黑洞周围绕上好几圈,然后才逃逸。
这样一来,当我们观察宇宙时,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近日,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一位硕士研究生提出了一种最新的数学表达方法,恰当地描述出了黑洞如何影响着来自宇宙的光。研究已于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上。如果一个黑洞出现在我们和一个遥远的背景星系(或者其他天体)之间,这个星系或许“安然无恙”,但我们看到的图像就未必了。
这个星系会向各个方向发出光芒,一些光相对来说离黑洞没那么近,它们会轻微地发生偏转。还有一些光离黑洞更近一些,它们可能绕着黑洞转了一圈,然后再逃逸。还有一些离黑洞更近的光可能绕着黑洞转了两圈甚至更多……以此类推。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站在事件视界之外的某个位置观察,会有无数光的轨迹进入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同一个背景星系的不同版本的图像。随着距离事件视界越来越近,光绕行黑洞的次数就越多,所看到的图像版本也更多。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观测,就会发现图像会变得越来越“压缩”,越靠近黑洞的图像越会被“拉扯”成趋近环形,发生扭曲和变形。这就给物理学家留下了一个关系的问题:从一张图到下一张图的变化,意味着需要向黑洞更靠近多少程度?
实际上,这个系数的答案在40多年前已经得到,大约是500倍,更精确地说是e²π(535.4916555247647……)。这可以简单理解成,多绕一圈的光创造出的新图像,与黑洞的距离只有上一张图像的约500分之一。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系数,但它背后的计算却格外复杂,科学家一直没有发展出一种合理的数学和物理解释,很好地说明为什么恰好是这个数字。在新研究中,阿尔伯特·斯内彭(Albert Sneppen)利用一些巧妙的数学技巧和模拟,成功揭开了背后的原因,用完整的数学再次确认了这一数值,也让我们对这种神奇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根据分析,e²π这一系数直接与黑洞以及引力的运作方式有关。
研究还发现,这种新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上最简单的那种“简单版本”的史瓦西黑洞,它同样能够推广适用在旋转黑洞上。事实上,旋转黑洞在宇宙中更为常见。当黑洞旋转得非常快时,这一系数的数值将明显下降。这个系数实际上还代表了图像在黑洞周围被“压缩”的速度,“e²π”这么大的数值意味着,图像会被快速压成环形,也就是说,许多图像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很难被观测到。
然而系数数值的下降或许暗示着,在旋转黑洞的周围有了更多创造图像的余地,这为观测黑洞以及它们背后的遥远星系带来了新的可能。斯内彭希望,这一研究能够真正帮助相关的观测。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黑洞,还有机会认识黑洞背后的更多星系。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还有机会“观看”反复“播放”的宇宙电影。随着光的传播时间增加,它环绕黑洞的次数就越多,因此图像就会变得越来越“延迟”。例如,假如有一颗恒星在背景星系中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科学家或许就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种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