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带孩子的时候有没这种情况:宝宝明明一整天呆在幼儿园,却回家和妈妈说老师带他们去郊游;家长明明看到孩子弄脏了沙发,孩子却不肯承认,说是狗弄的。不管怎么好言相劝,孩子的低级谎言总是说个不停,有时候真的心生焦虑。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孩子说谎以后,大人又该如何应对?果仁妈今天的文章,就来仔细聊聊。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孩子的谎言只是成长典型的一部分。心理学家Lewis等人曾在1989年做了一个抵制实验,实验内容是告诉3岁的孩子“房间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玩具,现在还不能去看”。这个实验一共参与了33个儿童,有29个直接偷看了,其中38%的儿童在被问及有没偷看时,会说谎自己没看。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得出,3岁的孩子其实已经学会了说谎。
当然,孩子说谎的能力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著名的儿童心理专家李康教授,就曾在TED演讲中分享了他的一个实验。实验内容是给1200名2岁到6岁的儿童玩一个猜扑克牌点数的游戏。在游戏中,研究人员会借故离开,离开前他们会强调不能偷看牌的规则,但90%以上的孩子会直接犯规。而研究人员回来询问孩子们有没有偷看时,那些偷看了的孩子里边:2岁的孩子里有30%说谎,3岁的有50%说谎,4岁的有80%说谎,5岁到6岁的孩子几乎全都说谎。
从这个实验中,李康教授得出的结论是“撒谎是成长典型的一部分,孩子读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决定孩子说谎早晚的因素”。
所以结合这两个心理学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说谎,其中2-3岁的孩子会说谎并不是特例,它只能说明你的孩子又成长了,而不能说明孩子未来会是个“谎言家”,谎言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就只是成长典型的一部分。
趋利避害是自然生物的本性,孩子说谎也是如此。其实如果我们细心回想孩子撒谎时的经历,就不难看出孩子的谎言基本都是为了逃避责罚、掩盖错误、得到利益。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孩子的不诚实几乎是恐惧的结果。对于道德感还在萌芽阶段的学龄前孩子,他们的谎言我们不需要上纲上线到道德,因为这时候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道德。过分的焦虑和贴标签才会让孩子陷入谎言的漩涡,因为除了继续撒谎他们没有其它解决恐惧的办法。
孩子说谎时,父母容易陷入的三个误区。误区一:小孩总喜欢说谎。——不,其实孩子可能只是分不清现实与想象。误区二:孩子说谎了就应该当众揭穿!——不,当众揭穿谎言,只会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误区三:应该反复提醒孩子撒过谎,督促ta不再犯。——不,强调谎言不如述说行为的影响,不要让孩子背着“谎言”标签生活。
面对孩子说谎,父母应该怎样做?一回二看三聊,洞察孩子谎言背后的需求。如果我们把孩子的谎言看作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想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孩子谎言背后的需求。而了解孩子背后的需求,我们可以采用“一回二看三聊”的方式。
一回:就是回顾反思最近孩子有没什么情绪和想法,和孩子的相处中有没对他太过于苛责。孩子的谎言其实是被谎言包裹着的内心,我们需要反省自己和孩子最近的相处,才能找到事情的源头。
二看:在我们认为孩子撒谎时要细心看孩子的表情动作。如果孩子情绪比较激动,或者非常不想沟通这个话题,我们就应该等一个比较合适的氛围,例如洗澡、讲绘本的时候才去和孩子回顾这件事情。
三聊:就是即使我们已经认定了孩子是在撒谎,也不要采用责问的语气。例如,我们不要用“你为什么撒谎,我明明已经看到了”之类的语言责问孩子,而是应该选择像平常聊天的方式。
递台阶,让孩子做好“撒谎”的自我纠正。孩子的自尊是脆弱的,有时候孩子撒谎不愿意承认,不是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如果揭穿会让他肩负着巨大的羞愧。
鼓励说真话,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诚实的肯定。如果撒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那么诚实就更应该受到鼓励。但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到了孩子的谎言,忘记了孩子诚实的瞬间,因为孩子诚实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理所应当的存在。可如果没有“诚实”的肯定,那孩子在撒谎前,就没有了诚实的动力。
总之,孩子撒谎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更多投射着的,是孩子内心的真相。而孩子的谎言其实也是一种警报器,它在警告着我们和孩子的距离已经太远。只有我们和孩子之间没有真实的负担,孩子才不需要谎言来包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