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捡到的‘破烂’:鸟羽的收集与处理

作者: 蛐蛐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1-07-10

本文介绍了博物爱好者如何收集和处理野外捡到的鸟羽,包括羽毛的来源、收集注意事项、处理方法以及羽毛的科普知识。文章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在收集羽毛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对自然造成过度消耗。

大自然母亲的宝藏无穷无尽,你永远不知道她能给你带来怎样的惊喜。很多博物爱好者都有“捡破烂”的癖好。有些大自然里的“破烂”,经过一定方式的处理,能成为非常好看的摆件或工艺品。今天要讲的,就是一种不少博物爱好者喜欢捡回家的“破烂”——鸟羽。大家好,我是蛐蛐儿,是一名自然观察的爱好者、实践者。我也非常喜欢去大自然中“捡破烂”,在这些“破烂儿”里,我捡的最多的就是羽毛了。

一来,鸟类活动范围很广,无论是高山、海滩,还是城市、公园,都能见到掉落的羽毛;二来,鸟类的羽毛通常拥有美丽的色彩,非常漂亮。就算是看上去黑黑的喜鹊羽毛,拿到阳光下,也能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线。而且,把这些大大小小的羽毛放在一起,非常靓丽。有一本关于羽毛的摄影图集,其小标题就叫做《鸟类闪耀的风采》。三来,透过鸟类的羽毛,可以串联非常多有趣的知识,非常有意思。比如,羽毛是将鸟类和恐龙联系在一起的密码。

如果我们能坐上时光机,回到大约1.6亿年之前,就会发现有一些小型恐龙,例如赫氏近鸟龙的身上也是有羽毛的。不过,在那个时期,羽毛的还相对比较简单,随着演化,羽毛的功能开始逐渐分化,外观上也有所区别。捡羽毛的注意点捡起一根羽毛很简单,很多人会担心:羽毛干净不干净?卫生不卫生?上面会不会有虫子呢?首先,羽毛上有时候的确是会带有虫子的,不过,这些虫子并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

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大自然自然不会浪费这样的“美味”。羽虱、羽螨等小虫子都会以羽毛为食。不过,这些小虫子通常都是专食性的,也就是它们只吃羽毛,不会咬人,大可不必为此担心。其次,羽毛上有时候会沾有一些鸟类的粪便。这时候我建议大家带上一次性手套,再捡拾羽毛。当我们把羽毛收集好之后,一定要认真洗好手,再触碰口鼻等处,以保障我们自身的健康。有时候也会遇到死鸟。

死鸟通常是年龄到了,自然死亡或者被天敌捕杀的。但也有少数情况,是因为染病而亡,或者是被不法分子用一种叫“呋喃丹”的高毒农药毒杀的。因这些原因死亡的鸟类,它们的口鼻处通常会有分泌物或者泡沫,特别是当不大的范围内有大量的死鸟时,建议立即向动物防疫机构或者警方报案,由他们前来处理。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处理,因为这些鸟类的疾病,有可能会传染给人类,呋喃丹也可能会造成人二次中毒。

最后,在羽毛收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点是:不要为了收集羽毛而捕猎鸟类!不要为了收集羽毛而购买野生鸟类!捕猎,购买鸟类,都有可能会触犯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更为关键的是,每一个博物爱好者,追求的都应该是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观察自然,享受自然,而不是消耗自然,向自然无限索取。收集的羽毛,从哪里来?那么,我们收集的羽毛,从哪里来呢?它们的来源大致有这几种:正常换羽、打斗、死亡个体。

鸟类虽然很爱惜它们的羽毛,经常梳理、洗澡,但是架不住活动、觅食都会磨损羽毛,更何况还有一群以羽毛为食的虫子要把羽毛当做美味,所以用着用着,羽毛就撑不住了。为了能够顺利的飞行,鸟类每年都要更换羽毛。在换羽期内,旧的羽毛会脱落,新的羽毛会长出来。换羽过后,鸟儿就像划痕累累的车辆重新喷漆一样,又鲜亮了起来。而那些脱落的羽毛,就成为了自然对于“捡破烂爱好者”的慷慨馈赠。

另外,鸟类的生活也并非那么平静,争夺食物、争夺巢址、争夺配偶是绕不开的任务,打斗也就不可避免。就像人们打起架来,往往会损失一些毛发一样,鸟儿在打斗中有时也会羽毛纷飞。当它们离开战场后,这些掉落的羽毛也可以为我们所收藏。最后一个羽毛来源,则比较悲惨——可以从死亡的鸟身上取得羽毛。有不少猛禽,例如雀鹰、游隼等主要以鸟为食,就像红隼这样常见的猛禽,遇到机会,也不会放过抓一只鸟来吃。

它们在进食前,通常会把鸟毛拔掉,因此我们看到地上有一摊凌乱的羽毛,那多半就是个凶杀现场了。城市中无处不在的流浪猫,也是一个鸟类杀手。和猛禽不同,它们并非原生物种,广泛存在的喂猫行为,也使它们逃脱了生态规律的控制,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捕猎者不应有的高位上。猫不仅会因为饥饿而捕食鸟类,它们也把鸟类当做玩物,会把猎物玩弄致死后丢弃,如果我们看到体表有伤,而身体基本完整的鸟儿,它们大多就是遭了流浪猫的毒手。

城市中的灯光、巨大的玻璃幕墙也会引诱鸟类撞上去,从而导致内出血死亡,这样不幸遇难的鸟通常完整,没有外伤。此外,迁徙过程中,饥饿也会导致鸟类死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拔取羽毛,一些体型较大的鸟类,其飞羽和尾羽可能不是特别好拔,需要稍稍用些力气才行。捡到的羽毛,如何处理?捡到的羽毛,可以放在密封袋中暂时保存,如果能够识别出羽毛的主人是谁,别忘了写个标签放进去。

如果识别不出来,也别忘了记录下周围的环境和具体的地点、海拔。如果能看到鸟的尸体或者成堆的羽毛,最好拍张照片留作资料,这对于以后的鉴定是很有帮助的信息。如果没有其他信息,仅仅是单独的一根羽毛,通常都是很难鉴定到物种的。总之,羽毛捡回来只是第一步,要想更好地收藏、展示它们,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处理。第一,要清洗。

很多时候,我们捡回来的羽毛会沾有尘土、血迹,甚至鸟的便便,可以用清水浸泡、冲洗,使羽毛变得干净。如果清水也洗不干净,可以加入一些洗洁精,用手轻轻揉搓,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力度。太用力了,会破坏羽小钩。羽小钩破坏了,就没法形成完整的羽片了。第二,清洗之后,还需要杀虫。前面说过会有羽虱、羽螨一类的小虫子来吃羽毛,所以,一定要把它们都清除掉才能放心的把羽毛收起来。

不然的话,过一段时间,羽毛就很有可能变成一堆碎渣了。杀虫最方便的办法是用乙醚或乙酸乙酯熏蒸,不过这类药品都有一定的危险性,私人购买也有诸多限制,一个比较好的替代品就是苯扎溴铵。苯扎溴铵是一种常用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我们可以放心的使用,而且在药店或者网上药房就能很容易的买到,也非常便利。

按照苯扎溴铵说明书上的比例配比,制成溶液,然后将清洗干净的羽毛浸泡三十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阴干即可。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酒精、汽油等溶剂来清洗羽毛,以免羽毛褪色。羽毛之所以吸引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拥有绚烂的色彩。羽毛的颜色来源于两大类,一大类是其微观结构形成的颜色,称之为结构色,通常闪闪发亮的颜色都是结构色。鸟类更多的颜色则来自于色素,称为色素色。

因此,我们需要避免使用酒精、汽油等溶剂来清洗羽毛。如果想要尽可能持久的保存羽毛,还要避免它们长期受到阳光的照射。可以把羽毛装在密封袋里,贴上标签,把它们装入画框中展示陈列,只要同样要注意阳光对它们的影响。关于“羽毛”的小知识最后,跟大家介绍下羽毛的一些科普小知识。鸟类的羽毛可以分成五大类,分别为正羽、半绒羽、绒羽、毛羽和须。

须是像头发一样的羽毛,它们有一定的触觉功能,也能帮助一些食虫鸟在空中捕食,帮助地面生活的鸟类阻挡灰尘进入鼻孔。毛羽是一类很小的羽毛,通常被掩盖在主要的羽毛下面,它们更像是一个飞镖,具有触觉功能,能够感受主要羽毛的姿态,并反馈给大脑,使大脑能够根据需要控制肌肉,调整羽毛姿态。这两种羽毛数量不多,个头不大,很不起眼,通常我们很难收集到它们。至于绒羽和半绒羽,我们其实并不陌生,在羽绒服中填充的就是它们。

在鸟类的身体上,它们同样有着保温和隔热的作用,不过绒羽和半绒羽通常也较轻较小,常常随风飞扬。而且鸟类也很喜欢收集它们用来筑巢,所以在野外见到散落的绒羽、半绒羽的机会也不大。这样算下来,我们能捡到的就只有正羽了。别看正羽只是一类羽毛,但数量并不少。在鸟类身体外包裹的,我们能够见到的,基本都是正羽,正羽塑造了鸟类的外形,帮助鸟类飞行,使它们能够炫耀求偶,正羽还有防水性能,能够使鸟类安然度过下雨的日子。

在正羽中,最为显眼,也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羽毛是长在翅膀上和尾巴上的,称之为飞羽和尾羽,它们也是我们最容易得到的收集物。如果我们手中恰好拿到了一枚正羽,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羽毛的中间有一根空心的管子,称之为羽轴。在羽轴两边分布的是羽片,长在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羽片通常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对于飞行非常重要。古生物研究有时会用其来判断,一个长有羽毛的家伙是否能真正的自由飞行。

如果我们仔细的看一下羽片,就会发现它们是由一条条“细丝”紧密的挨在一起构成的。这些“细丝”叫做羽枝,如果我们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羽枝并不是光秃秃的一根杆子,它上面还有更细的枝条,这些更细的枝条叫做羽小枝。在羽小枝上,还有一些更加细小的结构,叫做羽小钩。顾名思义,它们就像小钩子一样,可以钩在羽小枝上,使羽枝相互紧密链接,形成羽片,不过羽小钩的结构过于微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了。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了~下次出去玩,见到羽毛,可以捡起来哦~夏天,绝对是最适合探索自然的季节。隔壁的童学馆为屏幕前的大小朋友们制作了《去大自然》专题——内有在家养蚕攻略(南北方通用)、城市公园探险指南、自制水草缸/雨林缸攻略……等等。关注果壳童学馆,在对话框回复“去大自然”四个字,即可获得全部攻略哦~(☝先关注,再回复)

UUID: 2c802c6f-bf25-4712-a1c1-33f76065aa3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7-10_野外捡到这种“破烂”不要扔!洗干净带回家……隔壁小孩羡慕哭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