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10%的死亡人数与异常气温有关。近日,新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的一篇论文对2000年至2019年间,全球范围内由异常温度导致的死亡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全球每年死亡人数的9.43%(超过500万人)都是异常的低温或高温导致的,其中约90%与异常低温有关。不过综合来看,20年间,低温相关的死亡率降低了0.51%,高温导致的死亡率增长了0.21%。
研究者表示,尽管目前异常温度造成的净死亡率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高温导致的死亡率仍会继续升高,而东欧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此次大规模的样本研究,有利于了解各地区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并制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
土卫二的甲烷异常或表明其上存在生命。最近发表在《自然·天文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尝试用数学模型重现从土卫二烟羽中探测到的甲烷、二氢化物和二氧化碳相对丰度。
结果发现探测到的甲烷丰度太高,不可能是已知行星化学过程的结果。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生物过程的产物,这意味着在木卫二的海洋深处可能存在微生物。研究人员表示,当然也存在其他解释,例如土卫二上可能存在地球上没有的甲烷产生机制。虽然没有声明土卫二上存在生命,但研究人员表示,根据模型,生物产甲烷过程与观测数据相符,为了否定土卫二存在生命的假说,未来需要更多观测数据。
新冠康复者在感染一年后仍有一定抗体。
近日,国药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揭示了武汉地区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复患者体内长达12个月的新冠抗体水平变化。该研究纳入了武汉地区自然感染后康复的869名患者,共采集分析了1782份血浆样本。
结果显示,超过70%的自然感染新冠康复患者在感染后的12个月内,体内新冠抗体水平依然保持阳性;根据对血浆样本的分析结果,自然感染新冠康复患者体内抗体滴度水平在第9个月时趋于稳定(抗体滴度与感染之初相比下降了约64%)。稳定后,抗体滴度可以维持至第12个月,未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此外,感染新冠后的第1~2个月,男性体内新冠抗体的滴度水平要高于女性;但长时间的研究表明,第6~7个月与第11~12个月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新冠抗体的滴度已经无明显区别。此研究目前已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极超新星解释了第一代恒星的异常。宇宙中第一代恒星几乎全都由氢和氦组成,金属元素含量较低。
其中较少的金属元素可能来自于中子星合并,但由此产生的金属元素丰度仍不足以解释银河系中一些第一代恒星中较高的金属含量。近日,在一篇发表于《自然》的论文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磁旋极超新星(magneto-rotational hypernova)。此次发现的极超新星的能量是一般超新星的10倍,发生在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左右,产生了大量金属元素。这解释了第一代恒星中,过量金属元素的来源。
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在早期宇宙中产生重元素的新机制。
沙门氏菌能在人体细胞中存活的原因。人体的巨噬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来对抗其入侵,但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在被吞噬后却可以在细胞内生长和繁殖。此前的研究发现这种细菌能向宿主细胞注射近30种效应蛋白,帮助其劫持宿主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并保护其免受伤害。
在一项新发表于《细胞宿主和微生物》的研究中,科学家在32种肠道沙门氏菌中分别标记了一种效应蛋白,并在细菌将效应蛋白注射到宿主细胞中后,提取效应蛋白和宿主细胞的蛋白质。他们发现效应蛋白能通过421种方式和宿主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多个效应蛋白能和宿主细胞中运输胆固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劫持胆固醇以增加细菌周围保护性膜囊的坚硬程度和防御能力。
此外,这些效应蛋白还能改变宿主细胞运输物质的网络和干扰宿主蛋白质的功能,帮助细菌加固膜囊的厚度,避开宿主细胞内防御系统的侦查。
阿斯利康疫苗诱发血栓的机制。疫苗诱导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是在接种以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冠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偏低(血小板减少症)、动脉或静脉出现血液凝块。
之前的研究显示VITT和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产生都与靶向血小板因子4(PF4,能与血小板结合,参与凝血)的抗体有关,但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接种过一剂阿斯利康疫苗的5位VITT患者(平均年龄44岁)的血清。他们发现,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和肝素结合PF4的位点相同,且结合反应更强烈。
两者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另一种受体激活血小板,这或许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
截至北京时间7月8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185 018 936例,死亡病例4 000 641例。
7月7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多国出现,其中德尔塔变异株已传播至104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出现了多种变异株。
7月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上海8例,福建2例,河南2例,广东2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云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8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70例(境外输入4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