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只幼虫分工合作,将毛毛虫的身体掏空。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一个整天拍螃蟹的却叫张小蜂?这个名字还要追溯到2012年,我刚刚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我的合作者张彦周老师是做跳小蜂分类的。那时的我别说跳小蜂,对昆虫都一知半解。为了尽快上手开展分类工作,我认真阅读了杨忠岐先生翻译的《膜翅目》一书,了解蜂类的基本分类和生物学习性等知识。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分拣标本,将它们按科一级分门别类。
这样的工作持续了足足三个月之久,我终于能大致分清膜翅目的每个科,尤其是主要研究对象跳小蜂到底长什么样子了。张小蜂这个绰号由此而生。说到“蜂”,大家脑海中最先想起的肯定是蜜蜂、马蜂或胡蜂等常见的类群吧。在分类上,蜂类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包括蚂蚁在内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膜翅目家族可以分为两个亚目,广腰亚目(胸部与腹部之间没有明显收腰的叶蜂、树蜂等,大多为植食性)和细腰亚目(胸部与腹部之间有明显收腰的胡蜂和蚂蚁等)。细腰亚目又分为寄生部和针尾部,前面提到的马蜂胡蜂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就都是针尾部的成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雌性产卵针特化为毒针,完全失去了原始的产卵功能。而寄生部的成员名如其名,大多以寄生其他昆虫或无脊椎动物为生。
跳小蜂就是寄生部小蜂总科跳小蜂科的成员,它们大多数体长仅有一两毫米,虽然个头不大,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许多种类还拥有着和甲虫一样的金属光泽,非常美丽。跳小蜂科全世界已知近500属、超过4000种。它们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等,甚至还有寄生蜱螨等蛛形纲的种类。今天物种日历的主角——佛州多胚跳小蜂Copidosoma floridanum则以寄生鳞翅目的昆虫为主。
佛州多胚跳小蜂雌性体长仅有1毫米左右,雄性比雌性略小。成年的佛州多胚跳小蜂寿命不超过半个月,它们要在这不长的余生中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延续后一代。与其他昆虫不一样,它们的后代既不吃植物的叶子或根茎,也不会主动捕食其他小动物,而是要靠取食寄主的淋巴、体液等为生。为了能让后代一出生便能轻易的吃到第一口饭,雌性的佛州跳小蜂会依靠三个主要步骤完成产卵。首先是寄主植物搜索。
别看它的触角毫不起眼,上面却布满各种感受器,可以嗅到寄主爱吃的植物所散发出的信息素,减少搜索范围。在确定一块区域存在寄主爱吃的植物后,第二步便是寻找寄主。它在植物上四处爬行,一边爬行一边不断地用触角啪打,继续锁定寄主位置。一旦找到寄主,最重要的一步寄主确认即开始。什么是寄主确认呢?跳小蜂找到寄主后并不会马上产卵,毕竟寄主也有肥有瘦,甚至有的已经被其他先来者寄生过了。
它继续用触角拍打寄主,确定它是否足够肥美,是否已经被其他寄生蜂产过卵等,确保选择一个最合适产卵的寄主。不同的跳小蜂寄生寄主的阶段并不一样,有寄生幼虫的,有寄生蛹的,有的则跨其寄生,而佛州多胚跳小蜂则直接将自己的卵产于寄主的卵内。佛州多胚跳小蜂产下的卵并不会马上孵化,毕竟卵的营养有限。它的卵要等到寄主的卵孵化成幼虫,并长到老熟幼虫时才孵化。最神奇的事情在此时发生。
虽然佛州多胚跳小蜂只产了一枚卵,但这枚卵在寄主变成幼虫后便开始内部继续分裂,并因此产生多个胚胎,这也是多胚跳小蜂一名的由来。这些胚胎就像一串葡萄一样,每一个胚胎都可以发育成一只幼虫,并依赖寄主为食。但寄主的个头就那么大,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证资源足够利用,这些幼虫又会同时进行对内及对外的屠杀。
首先,在胚胎刚刚孵化初期,一部分胚胎会发育成士兵体,这些个体并不会长大成蜂,它们的任务就是为了清理多余的同类。佛州多胚跳小蜂的寄主以体型中大的鳞翅目夜蛾科为主,又肥又大的肉虫子不但被捕食者所青睐,其他寄生蜂也对它虎视眈眈,如很多姬蜂科的种类也以会寄生鳞翅目幼虫。这个时候,多胚跳小蜂的幼虫又要面临外敌对资源的瓜分。
于是,新的一批大个头的士兵体出现,它们的任务不再对内,而是专门负责清理消灭像姬蜂幼虫这些外来的敌人。直到有一天,真正能够长大成蜂的繁殖体发育成熟,士兵体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连同身体已经被掏空的寄主一同死去。寄主的躯壳成为跳小蜂天然的庇护所,它们在这里化蛹,并最终将这层躯壳咬破,变成一只成年的佛州多胚跳小蜂。雄性的跳小蜂较雌性寿命更短,它们通常会早于雌性羽化,之后便在附近静待雌性羽化。
雌性一旦羽化出蜂,在边上守候多时的雄性便会蜂拥而上与它交配。交配后卵并非立即受精,而是被储存于雌性的纳精囊中,雌性在产卵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让卵受精。受精卵将发育为雌性,而未受精卵则发育为雄性。雌性的多胚跳小蜂通常在同一寄主内同时产下一枚受精卵和一枚未受精卵,以保证后代雌雄。但通常雌性幼虫较雄性更强壮,它们会杀死自己的兄弟,以留出更多营养资源,因此最终羽化出来的雄性比例通常要小于雌性。
佛州多胚跳小蜂的寄主非常广泛,包括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银纹梳夜蛾(Ctenoplusia agnata)、丫纹夜蛾(Autographa gamma)等是胡萝卜、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害虫,因此常被作为天敌昆虫引入其他区域用于生物防治,也因此成为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跳小蜂。即便如此,生活中我们几乎难以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毕竟,包括跳小蜂在内的小蜂总科成员由于它们体型极其微小,再加上隐秘的寄生生活,还有更多的种类有待发现。
虽然我现在不在做跳小蜂分类了,但小蜂专家Girault的那句话却总时刻提醒着我,这个世界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Some Gem-like or Marvellous Inhabitants of the Woodlands Heretofore Unknown and by Most Never Seen nor Dreamt of.”。感谢张彦周老师对本文专业上的把关。